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遮虏障

遮虏障

即居延塞。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汉书· 李广传》: 天汉二年 (前99),“诏陵:‘以九月发,出遮虏障……。陵于是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汉书·地理志》 注: “师古曰: ‘阚骃云,武帝使伏波将军路博德筑遮虏障于居延城。’”


西汉太初元年(前104年)至三年强弩都尉路博德筑,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东南黑城西北。《汉书·李陵传》:天汉二年(前99年)北击匈奴,“诏陵以九月发,出遮虏障。……令军士持二升糒、一半冰,期至遮虏障者相待。……遂降”,即此。


猜你喜欢

  • 明坑隘

    在今江西遂川县南。《方舆纪要》 卷87龙泉县 “龙庵隘” 条内: “县南百里为明坑隘。”在今江西省遂川县南。清属龙泉县。

  • 通泉县

    ①隋开皇三年 (583) 改通井县置,属新州。治所在今四川射洪县东南洋溪镇。大业初属新城郡。唐武德初属梓州。大历二年 (767) 属遂州。宋属潼川府。元至元二十年 (1283) 废入射洪县。②元至元十

  • 神山县

    ①唐武德四年 (621) 改浮山县置,属晋州。治所在今山西浮山县西南十里古县村。《元和志》卷12神山县: “因羊角山神人见,又改为神山县。”五代唐移今治。北宋改属平阳府。金大定七年(1167) 改为浮

  • 通谷

    ①在今河南洛阳市南。曹植 《洛神赋》 有“经通谷” 句。②在今陕西潼关县东北。《水经·河水注》: 濩水 “出松果之山,北流径通谷,世亦谓之通谷水,东北注于河”。③在今甘肃康乐县境。《方舆纪要》 卷60

  • 铁浆馆

    馆驿名。辽置,在今河北平泉县北洼子店附近。《辽史· 地理志》 “松山州” 后引宋王曾 《上契丹事》 曰: “过虾蟆岭,九十里至铁浆馆。”

  • 观津

    战国赵邑。治所在今河北武邑县东二十五里观津村。《史记·魏世家》:襄王二年(前317),“齐败我观津”。又《穰侯列传》:秦昭王三十四年(前273),“取魏之卷、蔡阳、长社、赵氏观津。且与赵观津,益赵以兵

  • 大矶山

    在今江西都昌县西七里。《清一统志·南康府一》:大矶山“悬崖百仞,长三里许。一名望仙山。顶有平石,可以眺远。山之瞭望台,旧为备湖巡兵屯聚处”。又称望仙山。在江西省都昌县西。海拔200米。顶有平石,可以眺

  • 清泉场

    在今浙江宁波市东北江南乡。产海盐。宋《宝庆四明志》 卷6盐课有 “清泉场”。《方舆纪要》卷92定海县 “管界寨” 条下: “又清泉场盐课司,在县 (今镇海区) 南十里。”

  • 广柔县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属汶山郡。治所在今四川理县东北桃坪乡古城村。地节二年(前68)属蜀郡。《后汉书·杨由传》:建初间,“广柔县蛮夷反,杀伤长吏,郡发库兵击之”。三国蜀汉属汶山郡。西晋永嘉后废。

  • 秃鲁站

    即元秃鲁兀、端州站。在今朝鲜咸镜南道端川西十三里旧城。明《辽东志》卷9:开原东陆路至朝鲜后门有“秃鲁”站。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