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流河镇
即今湖北仙桃市东南五十里西流河镇。民国《湖北通志》卷33《乡镇》:沔阳州(治所在今市西南沔城镇)东乡有“西牛(流)河”。
在湖北省仙桃市东部。面积195平方千米。人口9.7万。镇人民政府驻西流河,人口2万。镇以驻地名,昔每当长江汛期,河水由东向西倒流,故名。解放初属沔阳县第十二区,1958年设西流河公社,1984年设镇。2001年下查埠镇、杜窑乡并入。主产稻、棉花、小麦,盛产鲜鱼、莲藕。有玛钢扣件、汽车配件、服装、电线电缆、玻璃等厂。为市北部农贸集市。杜西公路经此。
即今湖北仙桃市东南五十里西流河镇。民国《湖北通志》卷33《乡镇》:沔阳州(治所在今市西南沔城镇)东乡有“西牛(流)河”。
在湖北省仙桃市东部。面积195平方千米。人口9.7万。镇人民政府驻西流河,人口2万。镇以驻地名,昔每当长江汛期,河水由东向西倒流,故名。解放初属沔阳县第十二区,1958年设西流河公社,1984年设镇。2001年下查埠镇、杜窑乡并入。主产稻、棉花、小麦,盛产鲜鱼、莲藕。有玛钢扣件、汽车配件、服装、电线电缆、玻璃等厂。为市北部农贸集市。杜西公路经此。
一名尼山。亦称尼丘山。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四十四里曲阜、泗水、邹城三市县交界处。《史记·孔子世家》:叔梁纥与颜氏女“祷于尼丘得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见“尼山”。
一作瑕丘、负夏。春秋鲁地。在今山东兖州市东北五里。《左传》:哀公七年(前488),季康子伐邾,俘邾子益归鲁,“囚诸负瑕”。杜注:“负瑕,鲁邑。高平南平阳县西北有瑕丘城。”古邑名。又称负夏。春秋鲁邑。在
①隋仁寿初改安富县置,属均州。治所在今湖北郧县东南。大业初属淅阳郡。唐贞观元年(627)废。②唐武德七年(624)以安复县改名,属吉州。治所即今江西安福县。元升为安福州。明洪武初仍为县,属吉安府。民国
①在今四川渠县南李渡乡。清同治《渠县志》卷4:李渡场在“县南隔江二十里,为大竹赴省大路”。②即今四川涪陵市西北三十里长江北岸李渡镇。镇以长江津渡为名。清同治《涪州志》卷2:李渡“相传李白曾过此,因名”
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石公山西二里。世传吴王尝玩月于此。唐皮日休诗: “试问最幽处,号为明月湾。” 陆龟蒙亦有诗。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太湖洞庭西山下。唐陆龟蒙诗:“今逢明月湾,洞庭秀最奇”,即此。
明永乐元年 (1403) 置,直属云南都司,后改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者岛 (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东北五十四里恩乐镇)。清雍正五年 (1727) 改恩乐县。
即庆州。在今内蒙古巴林右翼北索博日嘎苏木古城。《明史·李文忠传》:洪武三年(1370),北征“时元帝已崩,太子爱猷识里达腊新立。文忠谍知之,兼程趋应昌。元嗣君北走……出精奇穷追至北庆州而还”。
又作土老蛮江、秃剌蛮江。即今云南东北部之横江。元代称土僚蛮江。《元混一方舆胜览》乌蒙路:“土僚蛮江,两山夹束五百余里,水中多巨石,湍口峻急,如万马奔,惟五板小舟可行,容使客二人,而水工六人。”
在今四川天全县东。《方舆纪要》卷73天全六番招讨使司:多功山在“司东五十里。昔禹凿此山以通峡水,用功甚多,故名”。
即天保军。治所在今四川理县西北米亚罗镇。唐杜佑《通典》卷176云山郡(奉州):“西至天宝军百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