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裴社镇

裴社镇

即今山西闻喜县东南裴社乡。《清一统志·绛州》 “下东镇” 条下: 裴社镇 “在县南二十里”。


猜你喜欢

  • 芦台场

    即今天津市宁河县治。为盐场。《元史·食货二》:至元十九年(1282),“改立大都、芦台、越支、三叉沽盐使司一。二十五年,复立三汊沽、芦台、越支三盐使司”。清设盐场大使驻此。

  • 江口关

    ①在今浙江平阳县南鳌江镇。《方舆纪要》卷94平阳县:江口关在“县南二十五里。下临横阳江,为往来冲要”。②在今湖南石门县西。《清一统志·澧州》:江口关“在石门县西二十里三江口”。(1)在今湖南省石门县西

  • 博昌

    战国时齐邑。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南二十里寨郝镇南。《战国策·齐六》: “千乘、博昌之间,方数百里。”古邑名。战国齐邑。在今山东省博兴县南。《战国策·齐策》:“千乘、博昌之间,方数百里。”即此。西汉置博昌县

  • 八里河

    在今安徽颍上县城南八里。《清一统志·颍州府一》:八里河“其上流曰东西二柳沟。自阜阳县界流入,又东南入淮”。

  • 东析阳县

    北魏置,属析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老城镇东三十里。西魏废。古县名。北魏置,在今河南省淅川县境。属析阳郡。西魏废。

  • 施甸

    即今云南施甸县。民国初设施甸县佐。1962年设施甸县。

  • 黑石渡镇

    即今安徽霍山县西南淠河西岸黑石渡村。《清一统志·六安州》 “项家桥镇” 条下: “又黑石渡镇在县西二十里。” 同治三年 (1864) 太平军陈德才部与清僧格林沁部决战于此。在安徽省霍山县北部、东淠河西

  • 北绛郡

    北魏孝昌三年(527)置,属唐州。治所在北绛县(今山西翼城县东南二十里北绛村)。辖境相当今山西翼城县地。建义元年(528)属晋州。隋开皇初废。北魏孝昌三年(527年)置,治北绛县(今山西翼城县东南北绛

  • 荡洞堡

    明成化八年 (1472) 建,在今贵州三穗县东北坦洞乡。《方舆纪要》 卷122镇远府邛水司: 荡洞堡 “《黔略》 云,邛水、施秉与洪江一带生苗接踵,清浪卫止控扼在外道路,其苗所自入防御最切者,荡洞、得

  • 僧念堡

    即今山西汾西县东南僧念镇。《清一统志·平阳府一》 “神符堡” 条下: 僧念堡 “在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