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商、周时邑,在今河南禹州市东北。《逸周书·世俘》: “新荒命伐蜀。”

②春秋鲁地。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春秋》: 成公二年 (前589),“公会楚公子婴齐于蜀”。又 《左传》: 宣公十八年 (前591),“楚庄王卒,楚师不出。既而用晋师,楚于是乎有蜀之役”。杜注: “蜀,鲁地。泰山博县西北有蜀亭。”

③商至战国时方国。在今四川西部。是从周武王伐商纣的八国之一。望帝杜宇时都郫邑 (今四川郫县北),开明朝时迁都成都 (今四川成都市)。《华阳国志·蜀志》: “其地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峨、嶓。” 有今四川西部江安长江上游以北涪江上游地区及陕西西南部地。周慎王五年 (前316) 为秦所灭,以其地置蜀郡。

④地区名。秦汉时对古蜀国地之通称。在今四川盆地西部地区。《史记· 留侯世家》: “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 《后汉书·公孙述传》: “蜀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 秦灭蜀国后,置蜀郡。三国时,刘备建蜀国,五代前蜀、后蜀,地区扩大,包括四川全省 (除西部部分地),元以后为四川省之别称。

⑤四川省简称。四川西部古时为蜀国,秦置蜀郡,三国时建蜀汉,五代时建前蜀、后蜀,因此得名。


(1)古国名。商周时方国。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带。都成都(今四川成都市)。更元九年(前316年)为秦惠王所灭。(2)古邑名。(1)春秋鲁邑。在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南。《左传》成公二年(前589年):“公会楚公子婴齐于蜀。”即此。(2)本商、西周邑。在今河南省禹州市东北。《逸周书·世俘》:“新荒命伐蜀。”即此。(3)四川省的简称。因古为蜀国、秦置蜀郡、三国时又为蜀汉地而得名。


猜你喜欢

  • 抚顺关

    明置,属沈阳中卫。治所在今辽宁抚顺市东南二十里关口。《明史·地理志》 沈阳中卫:“东北有抚顺千户所,……所东有抚顺关。”《方舆纪要》卷37沈阳中卫:抚顺关“在抚顺所东二十里。置马市于此”。

  • 黄碧村

    即今浙江缙云县北二十四里新碧镇驻地黄碧村。清光绪 《缙云县志》 都图: 县北有黄碧村。

  • 后江

    ①在今湖南湘阴县西六十里。《方舆纪要》卷80湘阴县:后江“亦湘水支流也。上、下相距六十里,其上为汶,经江口, 自县南二十里西流入此,分流下卢林潭,合湘江注于洞庭”。②古名不曹水、下蒲水。在今四川万源、

  • 塘头铺

    清乾隆三年 (1738) 设,即今贵州思南县南塘头镇。

  • 铁门峡

    亦作铁门山、铁门关。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杰尔宾特西约二十六里。为中亚南北交通所经,左右皆山,形成狭径,唐代为史国与吐火罗之分界。《方舆纪要》 卷65: 铁门峡 “在渴石城之西。悬崖绝壁,高数十仞,径路

  • 椑木镇

    北宋置,属内江县。即今四川内江市南椑木镇。明代亦称椑木关。《方舆纪要》 卷69内江县:椑木镇在 “县南三十里。亦曰椑木关。接重庆府荣昌县界,有巡司戍守”。在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西南部。面积13平方千米,

  • 钟 (鍾) 陵县

    ①西晋太康初置,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进贤县西北。后废。南朝梁复置,隋初废。唐武德五年 (622) 复置,属洪州。八年 (625) 又废。②唐宝应元年 (762) 改豫章县置,为洪州治。治所即今江西南

  • 陆羽泉

    俗名观音泉。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北虎丘山塘。张又新品为吴中水品第三。南宋范成大《吴郡志》卷29:石井“今剑池傍经藏之后有大石井,面阔丈余,嵌岩自然。上有石辘轳,……绍兴三年,主僧如璧,始淘古石井,去淤泥五

  • 灵门县

    西汉置,属琅邪郡。治所即今山东安丘市西南石埠子镇。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诸城市西北。属琅邪郡。东汉省。

  • 龙扒沟

    在今安徽砀山县东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29砀山县:龙扒沟“旧通汴水。明嘉靖三十八年淤。创开一派,由城东南二十五里冲三龙口,又二十里至西镇淀,过萧县境,入胡淀沟,与大彭等沟为州西北之五河,俱大河冲溢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