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蓝田县

蓝田县

①战国秦献公六年 (前379) 置,治所在今陕西蓝田县西三十里。《元和志》 卷1蓝田县: “按《周礼》,‘玉之美者曰球,其次为蓝’,盖以县出美玉,故曰蓝田。” 秦属内史。汉属京兆尹。晋属京兆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446) 省入霸城县。太和十一年 (487) 复置。北周闵帝元年 (557) 为蓝田郡治。建德二年 (573) 郡废。县治迁于峣柳城 (今蓝田县)。隋属京兆郡。唐属京兆府。元属奉元路。明属西安府。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

②南朝宋大明元年 (457) 侨置,属华山侨郡。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南境。西魏废。


(1)旧县名。1952年2月析湘乡、安化、邵阳三县各一部置,治蓝田镇(今湖南涟源市蓝田办事处)。以镇名县。同年10月改名涟源县。(2)今县名。在陕西省中部、秦岭北麓。属西安市。面积1977平方千米。人口63.2万。辖12镇、12乡。县人民政府驻蓝关镇。秦献公六年(前379年)于今县西始置蓝田县。县东南有蓝田山,以山产美玉得名。《太平寰宇记》:“山出美玉。《周礼》注曰:‘玉之美者曰球,其次曰蓝。’盖以县出美玉,故名蓝田。”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省蓝田入霸城县;太和十一年(487年)复置,属京兆郡。北周孝闵帝二年(558年)升蓝田为郡,并于今马楼西和县西白鹿原上置玉山、白鹿二县。建德二年(573年)废二县并降蓝田郡为县,移县治于峣柳城(即今蓝关镇)。唐武德二年(619年)复置白鹿县,次年更名宁民县。三年复置玉山县,治今玉山镇。贞观元年(627年)省宁民、玉山二县入蓝田县,属京兆府。明、清属西安府。1913年属关中道,1928年直属省。1949年属渭南分区,1950年属渭南专区。1956年直属陕西省,1958年属西安市。1961年属渭南专区,1969年属渭南地区,1983年又属西安市。地处秦岭山地、关中盆地过渡区。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主产小麦、玉米、豆类和棉花。为西安市肉食基地。工业有机械、建材、食品、木材加工、玉石制作等。西界公路经此。葛牌、蓝桥、红门寺、玉川、草坪和灞源、张家坪、九间房等乡镇分别为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名胜古迹有汤峪温泉、悟真寺、七盘岭古道遗址、辋川王维别墅遗址和陈家窝蓝田猿人遗址。


猜你喜欢

  • 百人矶镇

    在今湖北武汉市西南汉南区长江岸。《明史·地理志》 汉阳县:“西南有百人矶镇巡检司。”《方舆纪要》卷76汉阳县“新滩镇”条下:“《志》云,百人矶镇在府南六十里。今迁置巡检司于东江脑。”

  • 商颜

    又作商原。在今陕西大荔县北二十余里。《史记·河渠书》: “自征引洛水至商颜山下。” 唐杜佑 《通典·州郡三》: 冯翊县 “有洛水商原。商原,所谓商颜”。又作商原。在今陕西省大荔县北。《史记·河渠书》:

  • 围底墟

    即今广东罗定市东南三十里围底镇。明万历《广东通志》卷62:罗定州有围底墟。

  • 斗阵坡

    在今四川资中县西。清光绪《资州志》卷2:斗阵坡“在州西一百三十里。明季州人朱泗林败流寇于此。今名朱家营”。

  • 乐东县

    1936年置,属广东省。治所即今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1987年改设乐东黎族自治县。1988年划归海南省。旧县名。1936年析昌江、感恩两县各一部置,治今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抱由镇。1987年底撤销,

  • 修城县

    隋仁寿初改广长县置,属兴州。治所在今甘肃成县东南。大业初属顺政郡。唐废。

  • 碣石

    ①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西北仙台山。《尚书·禹贡》: “夹右碣石入于河。” 秦始皇、汉武帝皆曾东巡至此登临观海。东汉建安十二年(207) 曹操用兵乌桓过此,作 《观沧海》 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承治水

    即氶水。今山东枣庄市南峄城大沙河。《寰宇记》 卷23沂州氶县: “承治水出县西北六十里方山之东,王莽改氶县为承治,故水有此名。”

  • 物藏寨

    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红星乡南俄真。清雍正元年 (1723) 置物藏寨土百户。

  • 平滦路

    蒙古中统元年(1260)置,治所在卢龙县(即今河北卢龙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长城以南的陡河以东地。元大德四年(1300)改为永平路。蒙古中统元年(1260年)升兴平府置,治卢龙县(今属河北)。辖境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