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蒲壮所城

蒲壮所城

即今浙江苍南县南六十里蒲城乡。原为蒲门和壮士二千户所城,均为明洪武二十年 (1387)为防御倭寇而筑,后将壮士所并入蒲门所,遂改称蒲壮所。又称蒲壮寨。《清一统志·温州府》: 蒲壮寨“在平阳县东南九十里,东至金乡,南抵福建福宁府。本朝顺治中,废蒲门、壮士二所,改置寨。今有守备驻防”。


在浙江省苍南县蒲城乡。明初,为防御倭寇侵扰,在沿海地区设置卫、所、堡、寨等海防据点,蒲壮所城是抗倭千户所之一。原为蒲门和壮士两所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汤和筑。据方志载,城周围五里三十步,高一丈五尺,城门3座,垛口611个,敌台6座,窝铺22座。两城规模相当,后因倭寇侵犯难守,壮士所归并于蒲门所,遂改称蒲壮所城。城基本保存完整,墙内外侧用块石垒砌,中间填筑夯土。城东有一座明代抗倭英雄陈武英的墓及庙,所城管辖的一些寨、堠、台、墩遗址,至今尚存。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七里市

    北宋置,属赣县。即今江西赣州市东水东乡七里镇。

  • 御帐坪

    在今山东泰安市北泰山三磴崖东北。清聂 《泰山道里记》 称: “为宋真宗驻跸处。” 石梁曲折,流泉绕之,境颇幽绝。

  • 兑山

    ①又名九龙山。在今陕西洛南县东南三十里。《清一统志·商州》 引《雒南县志》:“当故县之西,故名。”②《尚书·尧典》:“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郑玄注:“西者, 陇西之西,今人谓之兑山。”《方舆胜览》

  • 鹊岸

    在今安徽铜陵、无为、繁昌等县间长江岸。因江中鹊洲为名。《左传》: 昭公五年 (前537),楚以诸侯及东夷伐吴,“闻吴师出,薳启强帅师从之,遽不设备,吴人败诸鹊岸”。杜注: “庐江舒县有鹊尾渚”,即此。

  • 水阳镇

    北宋置,属宣城县。即今安徽宣州市北七十里水阳镇。《舆地纪胜》卷19宁国府:水阳镇,“南唐始曰水阳渡,受给圩户租米,后因为镇”。句溪北流至此,东受高淳诸湖分流之水,以此得名水阳江。清置巡司于此。在安徽省

  • 枯榕江

    在今广西田东县东南。《明史·地理志》向武州: “南有枯榕江,下流入于右江。”

  • 塘㙍

    即今广东吴川市西北塘㙍镇。 1942年吴川县曾徙治于此。

  • 西曲城县

    北魏皇兴中改曲城县置,属东莱郡。治所在今山东招远市西西曲成。北齐废。

  • 松潘卫

    明洪武十二年 (1379) 置松州、潘州二卫,寻并为松潘卫,属四川都司。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二十年 (1387) 改为松潘等处军民指挥使司。嘉靖四十二年 (1563) 复改为松潘卫。辖千户所一、长官司

  • 左绵

    绵州别称。即今四川绵阳市。《方舆胜览》卷54绵州:“郡名左绵。以绵水经其左,故谓之左绵。左太冲《蜀都赋》:于东则有左绵巴中。绵者,绵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