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岭水
苕溪支流。源出今浙江安吉县 (递铺镇)西七十二里董岭,北入苕溪。《方舆纪要》 卷91孝丰县: 董岭水 “分为两流,西流入宁国县界,东流自县(治今孝丰镇) 西引而北,至州西南会诸溪涧水,谓之东溪,入于苕溪”。
苕溪支流。源出今浙江安吉县 (递铺镇)西七十二里董岭,北入苕溪。《方舆纪要》 卷91孝丰县: 董岭水 “分为两流,西流入宁国县界,东流自县(治今孝丰镇) 西引而北,至州西南会诸溪涧水,谓之东溪,入于苕溪”。
即今江苏无锡县东南后宅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金匮县:“后宅镇在城东南四十里。”(1)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南部。面积33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后宅,人口 4500。因位于明兵部司务邹姓
清雍正六年(1728) 改雷波长官司置,属叙州府。治所即今四川雷波县。乾隆二十六年(1761) 改为雷波厅。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雷波长官司置,治今四川省雷波县。属叙州府。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唐光化元年(898)置,在今浙江临安县城。《新五代史·吴越世家》:钱鏐既贵,“宴故老,山林皆覆以锦”,故名。天复元年(901)改为衣锦城。
即今四川犍为县东北五十五里寿保乡。民国《犍为县志》:卷2:寿保场在“西北五十五里”。
在今海南澄迈县北。《方舆纪要》卷105澄迈县:“石鼓岭在县(治今老城镇)南七十里。岭上有二石,扣之若钟鼓然,声闻里许。”
明弘治中置,属山丹卫。在今甘肃山丹县东南九十里大黄山。《方舆纪要》卷63山丹卫“永兴堡”条下:“又东南有暖泉、大黄山等堡。”
在今贵州黎平县北。《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权砦在(八舟)司南。其前有权砦渡。”
又名杨埠关、杨埠口镇。即今河南平舆县东二十八里杨埠镇。旧属汝阳县。明置杨埠巡司。清废。民国初设县佐驻此。(1)在江西省余干县东南部。面积89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杨家埠,人口870。地处
即今山东文登市东北文登营镇。《清一统志·登州府》:文登营“在文登县东十里。明宣德二年建。初在县西门内,十年迁此。有土城周三里,东、西、南三里。营当东面之险。今移县城中”。即今山东省文登市东北文登营。明
在今河南尉氏县东南四十里。《寰宇记》卷1尉氏县:唐武德四年(621),绥抚使任瓌置康阴县“于古亭城”。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