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胥口镇

胥口镇

北宋置,属四会县。在今广东三水市北。


(1)古镇名。在今广东省三水市北。北宋属四会县。(2)今镇名。(1)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南部、太湖东北岸。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胥口,人口 4000。 春秋吴伍子胥死后,被抛入江,吴人立祠山上,山名胥山,河名胥江。以此名镇。《吴郡图经续记》卷下:“胥口,在姑苏山西北十二里,因胥山得名。”1949年为胥口乡。1950年析为香山、卫湖、丹山、胥口、清明五乡。1954年除丹山乡外均划入苏州市郊区。1956年合并成胥口、香山二乡。1957年香山乡省入。1959年复归吴县并改设公社。1983年再置胥口乡,1993年改置镇。产稻、小麦、油菜籽等。有工艺、服装、电器、电脑软盘、建材、刺绣等厂。木西公路经此。“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设于境内。古迹有蒯祥墓、董其昌墓、胥王庙、胥定桥、采香泾及姑苏台遗址。(2)在浙江省富阳市西部,西南邻桐庐县。面积68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胥口,人口650。传明时村人曹有书曾任胥吏,又地处三岔路口,故名。1950年为金河、新崤乡,1956年与湘主乡合并称三合乡。1958年改公社,1960年改称胥口公社。1984年复乡,1992年置镇。产毛竹、茶叶、蚕茧。有机械、纺织、服装、工艺、建材及岩石岭水电站、大理石矿等业。公路通市区。境内有碧东坞溶洞及冷水坑溶洞。


猜你喜欢

  • 阳沔

    即今四川梓潼县东北七十里演武乡。一说在县北。《华阳国志·大同志》:太安元年(302),河间王颙遣督护博西征讨李特,“博次梓潼,……为特所破于阳沔”。即此。在今四川省梓潼县北。西晋永宁二年(302年)李

  • 鹊山湖

    在今山东济南城北二十里。《寰宇记》卷19历城县: “历水在县东门外十步。按晏谟 《三齐记》 云,历水出历祠下,泉源竞发,与泺水同入鹊山湖。” 《方舆纪要》 卷31历城县: 鹊山湖 “湖北岸有鹊山,因名

  • 杨官堡

    即今辽宁瓦房店市西羊官堡。《清一统志·奉天府二》:杨官堡“在复州西南三十里”。

  • 王仙山

    在今湖南醴陵市东三十里。一名大山。又名王乔山。世传王乔曾炼丹于此。《续汉书·郡国志》 长沙郡醴陵县注引《荆州记》曰:“县东四十里有大山, 山有三石室,室中有石床、石臼。”

  • 黄楼

    在今江苏徐州市旧城东门。北宋郡守苏轼建。弟苏辙作赋。《清 一统志·徐州府二》: 黄楼“垩以黄土,故名”。集镇名。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南部。属川沙镇。人口1100。原黄楼镇人民政府驻地。清初名华家楼,乾隆时

  • 芝溪岭

    在今浙江青田县西六十里。《方舆纪要》卷94青田县“披云山”条:芝溪岭“横亘数十里,下临大溪,俗名老鼠梯。甚险峻。水流为芝溪,入于大溪”。

  • 平阳府

    北宋政和六年(1116)升晋州置,治所在临汾县(今山西临汾市)。辖境相当今山西临汾、霍州二市及洪洞、襄汾、浮山、汾西、安泽、古县等县地。元初改平阳路,大德九年(1305)改晋宁路。明洪武元年(1368

  • 中镇水

    即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境之大渡河。《方舆纪要》卷72峨眉县“土地关”条下:“左路由下马胜溪至古金寺,渡中镇河,有中镇巡检戍之。”《清一统志·嘉定府一》:阳江,“《旧志》:大渡河自黎大所穿野夷界至中镇入

  • 一作英氏。夏代封国。偃姓。在今安徽金寨县东南。《史记· 夏本纪》: 禹 “封皋陶之后于英、六”。《左传》: 僖公十六年 (前644),“齐人为徐伐英氏”。春秋时为楚所灭。古国名。夏封国,偃姓。又作英氏

  • 砖坪县

    1913年改砖坪厅置,属陕西汉中道。治所即今陕西岚皋县。1917年改名岚皋县。旧县名。1913年由砖坪厅改置,治今陕西省岚皋县驻地城关镇。1917年更名岚皋县,水边淤地称皋,县居岚河之滨,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