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松岭
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南。民国《宁安县志》卷1:老松岭在“县城正南一百八十里,高十里、五里不等,长数百里,系额穆西老爷岭来脉,山产多枝柴,山顶有关帝庙,建筑宏敞”。
在吉林省东部汪清县东境。山体以花岗岩为主,南段多火山岩。以低山、中山为主,一般海拔800~1000 米。有老松峰(1115 米)、大顶子(1097 米)、突坡顶(秃老婆顶子,1035 米)等主要山峰。为嘎呀河与穆棱河、绥芬河分水岭。多原始针阔混交林与次生杨、桦林。建有林场。
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南。民国《宁安县志》卷1:老松岭在“县城正南一百八十里,高十里、五里不等,长数百里,系额穆西老爷岭来脉,山产多枝柴,山顶有关帝庙,建筑宏敞”。
在吉林省东部汪清县东境。山体以花岗岩为主,南段多火山岩。以低山、中山为主,一般海拔800~1000 米。有老松峰(1115 米)、大顶子(1097 米)、突坡顶(秃老婆顶子,1035 米)等主要山峰。为嘎呀河与穆棱河、绥芬河分水岭。多原始针阔混交林与次生杨、桦林。建有林场。
西汉置,属山阳郡。当在今山东西南部。东汉省。
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北七十里。明蒙化府于此置甸头巡司。清废。在今云南省保山市北、永平县西南。明置巡检司于此。属永昌府。清废。
唐开元五年(717)置,属陇右节度使。驻地在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资治通鉴》: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吐蕃寇白草、安人等军,陇右节度使萧灵击破之”。胡注:“疑白草军当作白水军。”宝应元年
在今河北乐亭县南七十里月坨岛。《方舆纪要》卷17乐亭县:月坨“形如半月。《志》云:白绿洋沟入海四十里即月坨也,在巨浸中,广数十顷,其间草木繁植,雉兔充斥。冰合时,居民尝射猎于此,泮则掉艇樵采,为利甚厚
①宋熙宁初置,在今福建晋江市东南五十二里。后废。②即今福建顺昌县西北石湖坑。《方舆纪要》卷97顺昌县:“石湖寨在县西北三十里石湖岭附近。地势宽袤,可容千余家。南唐保大中,别将张彦成领兵置砦于此,故址犹
①在今山东陵县北二十里。《史记·齐悼惠王世家》:“胶东王雄渠,齐悼惠王子,以白石侯文帝十六年为胶东王。”《正义》:“白石古城在德州安德县北二十里。”②即今甘肃清水县西北四十里白驼乡。《晋书·乞伏炽磐载
①唐天宝十三年(754)置,属安昌郡。治所在索恭川(今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南)。《新唐书·地理志》河州:“西八十里索恭川有天成军。”至德初陷于吐蕃。②唐置,治所即今山西天镇县。后废。唐置
在今山西运城市东北。商汤伐夏桀,战于此。《尚书· 伊训》: “造攻自鸣条。” 《史记·殷本纪》: “桀奔于鸣条。” 《正义》 引 《括地志》:“高涯原在蒲州安邑县北三十里南阪口,即古鸣条陌也。鸣条战地
①北周改横山县置,属六合郡。治所在今江苏六合县东,以方山名县。隋开皇四年(584)省入六合县。②隋大业三年(607)改良泉县置,属离石郡。治所在今山西方山县南二十八里方山村。因方山为名。唐属石州,贞观
在今河南开封县东小黄村。《水经·济水注》:济水“又东径小黄县之故城北,……县故阳武之东黄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