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羛阳

羛阳

在今河南内黄县西南。《后汉书· 光武纪》: 建武二年 (26) 八月,“幸内黄,大破五校于羛阳”。《续汉书 ·郡国志》 魏郡内黄县: “有羛阳聚。”


(羛xì) 又作羛阳聚。在今河南省内黄县西南。《后汉书·光武帝纪》:东汉建武二年(26年)五校农民起义军与光武帝大战于此,光武帝“幸内黄,大破五校于羛阳”,即此。


猜你喜欢

  • 油州

    南朝梁置,治所在淮南县 (今河南桐柏县境)。北周天和二年 (567) 并入纯州。

  • 泸津

    古渡口。在今云南巧家县西的金沙江上。晋至南朝称泸津。《水经· 若水注》: “有泸津,东去 (堂狼) 县八十里,水广六七百步,深十数丈,多瘴气,鲜有行者。晋明帝太宁二年,李骧等侵越巂,攻台登县,宁州刺史

  • 甘竹市

    即今江西广昌县北三十里甘竹镇。明正统《建昌府志》卷9广昌县:“䇞竹塘市在麟角里。”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3:广昌县北有甘竹市。

  • 信江书院

    即紫阳书院。在今江西上饶市区信江南岸黄金山上。清乾隆四十六年 (1781) 改紫阳书院为信江书院。

  • 三教堂

    即今河南郏县东南二十六里堂街镇。清道光《直隶汝州志》卷3《市集》:郏县有三教堂。村名。在山东省茌平县中部偏西。属博平镇。人口450。明洪武年间,杨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名大杨庄。原来村中有座老君堂和

  • 钟 (鍾) 阜门

    明南京城门名。在今江苏南京城北。因开门即可遥遥望见钟山 (今紫金山),故名。此门于20世纪50年代被拆除。

  • 榄口山

    在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北十五里。《清一统志·柳州府》: 榄口山 “连延数十峰,高千丈,深林密箐,为邑要区”。

  • 湑水

    即壻水。又名听水、左谷水。即今陕西城固县西北湑水。源出听山,东流径城固县北,入汉水。《水经·沔水注》: “左谷水出汉北,即壻水也……川有唐公祠。唐君字公房,成固人也,学道得仙……公房升仙之日,壻行未还

  • 涂水

    ①即今山西榆次市东南涂河。《水经·洞过水注》: 涂水 “出阳邑东北大嵰山涂谷,西南经萝蘑亭南,与蒋谷水合,……蒋溪又西合涂水乱流西北入洞过泽”。《方舆纪要》 卷40榆次县: 涂水 “有二,一曰大涂水,

  • 苦竹城

    在今浙江绍兴县西南二十九里。《越绝书》卷8: “苦竹城者,句践伐吴还,封范蠡子也。” 唐李峤有 《早发苦竹馆》 诗。春秋越地。在今浙江省绍兴市西南。相传越王勾践灭吴后,以苦竹城封范蠡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