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缑氏山

缑氏山

又名覆釜堆、抚父堆。在今河南偃师市南。《列仙传》 卷上: 王子乔见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即此。《水经·洛水注》: 休水 “北历覆釜堆东,盖以物象受名矣。……又东屈灵星坞,水流潜通。重源又发侧缑氏原,《开山图》 谓之缑氏山也。……俗亦谓之为抚父堆。堆上有子晋祠”。


即“缑山”。


猜你喜欢

  • 秀岩

    在今湖南临武县南十五里。《明一统志》卷64衡州府:秀岩“东北有穴通明,石乳结聚。下有两穴,水出其左为大溪,流二百余步,复入右穴”。《清一统志·桂阳州》:秀岩“岩石天成,门奥俱备。中平旷,可坐数百人。四

  • 金龙县

    隋大业元年 (605) 置,属冲州。治所在今越南平治天省顺化北香山南岸。大业初属林邑郡。《旧唐书·地理志》 林州金龙县: “因方得金龙,乃为县名。” 后废。唐贞观九年 (635) 复置,属林州。寄治驩

  • 三里湾渡

    在今安徽阜阳市东北三里,柳河(又名旧黄河)汇入白杨湖诸水入颍处。明正德《颍州志》卷2:三里湾渡“在州东三里颍水。旧与黄河会处渡,通东北乡蒙、亳二县”。

  • 悉宜厂

    又名悉宜大寨。清设悉宜厂。在今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北四十二里大寨。佤语“悉宜” 意为迷失或糊涂的地方。过去野芭蕉多,迁徙的人多在此迷路,因名。

  • 缘州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简州置,治所在宁浦县 (今广西横县西南七里郁江南岸)。辖境相当今广西横县、邕宁二县部分地。大业二年 (606)废。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以简州改名,治宁浦县(今广西横县南

  • 马场垣遗址

    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南,北濒湟水。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三万多平方米。遗址四周断崖上暴露的文化层堆积和窖穴遗迹十分丰富,包含有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等几个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

  • 桃花水

    在今四川三台县东。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 卷29潼川州引李膺 《益州记》: “桃花溪在东三十里,从涪城县南流入涪水也。” 《寰宇记》 卷82郪县: 桃花水 “源出涪城县,南流入当县东,又六十里入射洪

  • 浩亹县

    西汉置,属金城郡。治所在今甘肃永登县西南河桥镇。《汉书·赵充国传》: 昭帝时,“ (义渠) 安国以骑都尉将骑三千屯备羌,至浩亹,为虏所击”。《后汉书,马援传》: 李贤注: “浩水名也,亹者,水流峡山间

  • 葱谷水

    即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南沙棠 (塘)川河。《水经· 河水注》: “湟水又东,右 (当为左) 合葱谷水 水有四源,各出一溪,乱流注于湟。”

  • 防门

    在今山东平阴县东北。《左传》:襄公十八年(前555),晋侯伐齐,“齐侯御诸平阴,堑防门而守之广里”。杜注:“平阴城在济北卢县东北,其城南有防,防有门,于门外作堑横行,广一里。”《水经·济水注》:“平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