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置,属定远府。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北二十里。明初废。元置,治章龙县(今贵州惠水县东南)。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明初废。
①一作僧祗。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之宋卡。据 《隋书·赤土传》: “其王居僧祇城。”②亦译僧耆、层期。或以为专指非洲东岸的黑种人。昔大食人名非洲东岸之地曰僧祇拔儿,今尚有一小部地存其旧名,即桑给巴尔岛。
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北扎巴乡附近。《清一统志·西宁府二》:扎什巴堡“在西宁县东南一百六十里。城周一百四十丈。本朝乾隆四年筑,设千总驻防”。
三国吴置,属交州。治所在九德县(今越南义静省荣市)。《水经·温水注》:“《林邑记》曰:九德,九夷所极,故以名郡。”西晋辖境相当今越南义静省地。南朝宋治所在浦阳县(今越南义静省荣市东南)。南齐还治九德县
在今湖南石门县东。《方舆纪要》卷77石门县“石门山”条下:“又县东一里有天门台山,顶方正如台。二小溪合流,台下为天门桥。”
宋大理置,属永昌府。治所在今云南昌宁县西五十八里广益。元代废。大理国置,治今云南省保山市东南西邑。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置石甸长官司。
1932年析安徽霍山、六安、霍邱和河南固始、商城等县边境地区置,初属河南省。治所在金家寨(今安徽金寨县南)。1933年改属安徽省。1947年改为金寨县。旧县名。1932年由安徽省霍邱、霍山、六安及河南
隋代蓟城行宫。在今北京城西南。《隋书·炀帝纪》: 大业七年 (611),“至涿郡之临朔宫”。即此。隋代蓟城行宫。在今北京市区西南。《资治通鉴》:大业七年(611年)四月,东征高丽,炀帝“车驾至涿郡之临
唐渤海国置,治所在今吉林永吉县北土城子满族朝鲜族乡。《新唐书·渤海传》: “涑州以其近涑沫江”,故名。辖境约当今吉林省吉林市及永吉、舒兰等县市地。辽废。渤海国置,治今吉林省吉林市北乌拉街西土城子。辽废
又称白鹤江。在今上海市青浦县北白鹤镇附近。《方舆纪要》卷24松江府华亭县:白鹤汇“昔时自此至蟠龙,皆环回为汇,水行迂滞,则泛溢为灾。宋嘉祐间,开为直江泾,泻积水东注于海。崇宁、宣和中,屡经浚治。今淀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