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帅集
即今山东五莲县西北四十里管仲镇。旧属莒州。清嘉庆 《莒州志》 卷3有管帅集。
即今山东五莲县西北四十里管仲镇。旧属莒州。清嘉庆 《莒州志》 卷3有管帅集。
在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新唐书·地理志》 伊州:“西北三百里甘露川有伊吾军,景龙四年置。”
在今陕西西安市西。《资治通鉴》: 东晋太元十年 (385),前秦将李辨、都水使者彭和正 “屯于韮园”。秦王苻坚召之,不至。寻 “坚过袭韮园,李辨奔燕,彭和正慙,自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资治通鉴》
亦名沐源川、沐溪。即今四川沐川、犍为县境之沐川河,为岷江支流。《方舆纪要》卷73沐川长官司:沐川在“司北百里。源出夷都山, 曲折流至嘉定州犍为县界, 入于蜀江, 即沐源川矣。……《志》云:川旁有峰崖竦
又名鸿却陂、鸿郄陂。西汉武帝时开凿,引淮水入陂灌田。在今河南正阳县与息县间。成帝时罢。《汉书·翟方进传》: “初,汝南旧有鸿隙大陂,郡以为饶。成帝时,关东数水,陂溢为害。方进为相……遂奏罢之。” 东汉
又称黄歇墓。在今安徽淮南市西南赖山集。西距寿县二十五里。春申君 (? —前238) 名黄歇。战国时著名四公子之一。楚顷襄王时任左徒,考烈王时任令尹。考烈王十五年 (前248) 改封于吴(今江苏苏州)。
即今湖南株洲县(渌口镇)西北三十里马家河乡。旧属湘潭县。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湘潭县图:县东有马家河。
①北宋开宝八年 (975) 改雄远军置,治所在今安徽当涂县。太平兴国二年 (977) 升为太平州。②北宋熙宁八年 (1075) 以渝州南川县铜佛坝置,治所在今四川綦江县南一百二十里赶水镇。辖境相当今四
在今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西北。原为高山族平埔人麻少翁社地,后简称社子。据传清雍正三年(1725)起即有粤、闽移民来此拓垦。
在今湖南岳阳市城东。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太平寺旧传为屈原宅。盖屈原被逐寓此。”
一名野厢关、野三关。明嘉靖年间置,在今湖北巴东县西南野三河东岸。《明史·地理志》 巴东县: “南有野山关巡检司,本治石柱,隆庆四年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