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竹山县

竹山县

西魏改安城县置,为罗州治。治所即今湖北竹山县。《元和志》卷21竹山县:“因黄竹岭以为名。”隋属房陵郡。唐属房州。南宋末移治今县南。元初还旧治。明洪武十年(1377)废。十三年(1380)复置,属襄阳府。成化十二年(1476)改属郧阳府。民国初属湖北襄阳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


在湖北省西北部,西北邻陕西省,南邻重庆市。属十堰市。面积 3890 平方千米。人口44.7万。辖9镇、8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战国秦置上庸县(治今县西南),属汉中郡。南朝梁析上庸置安城县。西魏改安城为竹山县(治今址),以县境黄竹山得名,为罗州治。《元和郡县志》房州竹山县:“因黄竹岭以为名也。”并载:“黄竹山,在县北一百里。山上竹色皆黄,因以为名也。”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为房州治,大业初废州。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宋、元属房州。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属郧阳府。1914年属襄阳道,1949年属陕西省两郧专区。1950年属湖北省郧阳专区。1952年属襄阳专区。1965年属郧阳专区。1970年属郧阳地区。1994年属十堰市。地处鄂西北山地,北部属武当山;南部属大巴山,海拔多在 1500 米以上,仅中部河谷有狭小坪坝。堵河自西南向东北流经中部,主要支流为深河、霍河、苦桃河。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主产玉米、稻、薯类、油料。有油桐、油茶、生漆等经济林和五倍子、黄连、天麻等药材。矿产有石煤、铁、硫黄、大理石、石灰石、轻稀土,多绿松石。有建材、农机、木材加工、食品等厂。316国道、白竹、竹洪等公路经此,堵河为南水北调“引水济汉”中线工程的输水通道,长年通航。名胜古迹有文峰塔、施洋烈士旧居等。


猜你喜欢

  • 岚皋县

    1917年改砖坪县置,属汉中道。治所即今陕西岚皋县。1928年直属陕西省。在陕西省南部、大巴山北麓,南与重庆市毗邻。属安康市。面积 1851 平方千米。人口16.8万。辖8镇、9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 云梦桥

    在今湖北安陆市南。《资治通鉴》:五代晋天福五年(940),“(安)审晖又败唐兵于云梦泽中,虏(李)承裕及其众。唐将张建崇据云梦桥拒战,审晖乃还”。

  • 辰水县

    唐置,属充州。治所在今贵州江口县北。后废。古县名。唐置,治今贵州省江口县北。属充州。后废。

  • 新开岭

    在今湖北通山县北。《方舆纪要》 卷76通山县: 新开岭在 “县北七里。路出岭下,险峻殊绝。宣德间凿其巅,为兴国必由之路”。

  • 官牛市

    在今广东雷州市东南五十里。清光绪 《广东舆地图说》 卷8海康县: 淡水社 “往来大道有官牛墟、淡水汛”。

  • 义州河

    一名东义州河。在今湖北麻城市东。《方舆纪要》卷76麻城市“义井河”条下:“义州河亦在县东百里。《通志》:后周以史宁为东义州刺史,盖治此。有故城去县八十里。河因以名,下流达于巴河。”

  • 平舒

    战国赵邑,即今山西广灵县西十里平城乡。《史记·赵世家》:孝成王十九年(前247),“赵与燕易土,以龙兑、汾门、临乐与燕;燕以葛、武阳、平舒与赵”。西汉置平舒县。即“徐州(6)”。

  • 江陵府

    唐上元元年(761)升荆州置,治所在江陵县(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辖境约当今湖北枝江县以东、潜江县以西、荆门市以南地区。南宋曾一度改为荆南府。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为上路总管府,天历二年

  • 漭洲岛

    即今广东台山市西南海中漭洲。《清一统志·广州府》 “上川山” 条: “又西有漭洲岛,皆在海中。”

  • 乌克尔河

    即今河北沽源县南之葫芦河。清乾隆《口北三厅志》卷2:乌可尔河“源出独石口北乌可尔老泉(即独石泉),西北流经察哈尔镶白旗界会随客河,西流注克勒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