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岩
在今湖南临武县南十五里。《明一统志》卷64衡州府:秀岩“东北有穴通明,石乳结聚。下有两穴,水出其左为大溪,流二百余步,复入右穴”。《清一统志·桂阳州》:秀岩“岩石天成,门奥俱备。中平旷,可坐数百人。四壁璀璨如五彩,壁上镌米芾书‘秀岩’二字”。
在今湖南临武县南十五里。《明一统志》卷64衡州府:秀岩“东北有穴通明,石乳结聚。下有两穴,水出其左为大溪,流二百余步,复入右穴”。《清一统志·桂阳州》:秀岩“岩石天成,门奥俱备。中平旷,可坐数百人。四壁璀璨如五彩,壁上镌米芾书‘秀岩’二字”。
一名羌源河。即今陕西旬邑县东南七里川、羌家河。 《清一统志·邠州》:七里川“在淳化县北四十里。源出石门山, 自三水县西南,流为七里川,又径三里原为姜源河,又西南入泾”。
一名梁山。即今福建武平县东北梁野山(梁山顶)。《舆地纪胜》 卷132汀州 《景物上》: 梁山“在武平县东三十里。嵯峨险峻,其形叠出耸云间,山上有仙岩、有天莲池、有覆釜石”。明 《寰宇通志》卷47汀州府
①在今四川万源市北七十里,与陕西接界。《明史·左良玉传》:崇祯十三年(1640),“时(张)献忠营太平县大竹河, 良玉驻渔溪渡。未几,总督(郑)崇俭引其兵来会。贼移军九滚坪,见玛瑙山峻险,将据之。良玉
《左传》:哀公元年(前494),“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对夫椒山的解释,共有三说:(1)《左传》杜预注:“夫椒,吴郡吴县西南大湖中椒山。”即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之包山, 又名洞庭西山。(2)《寰宇记》
隋开皇中改伯阳县置,属秦州。治所即今甘肃天水市东伯阳乡。大业初属天水郡。唐贞观十七年 (643) 省入清水县。古县名。隋开皇年间改伯阳县置,治今甘肃省天水市东伯阳镇。属天水郡。唐贞观十七年(643年)
一作甘泉镇。北宋置,属鄠县。即今陕西户县西北三十里甘河镇。(1)在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西北部、大兴安岭东坡、甘河沿岸。面积 4086 平方千米。人口5.6万。镇人民政府驻甘河村,人口4.5万。19
即汉参户县治。在今河北青县西南二十八里木门店镇。《元和志》卷18沧州:“参户故城,一名木门城。”《寰宇记》卷65引《舆地志》云:“中有大树,因名木门。”
即朱明门。为北魏平城内门阁。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水经·㶟水注》:白台“西即朱明阁,直侍之官出入所由也”。
亦作特恳河。在今俄罗斯萨哈林岛 (库页岛) 西北部。清康熙 《皇舆全览图》: 库页岛西海岸有 “特恳河”,河口为特恳噶山。光绪 《吉林通志》卷23: 特肯河 “出阿当吉山西麓,西流径特肯噶珊北入海。其
即日噶努布宗。今西藏曲水县东北聂当。1960年并入曲水县。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曲水县聂当。1960年与曲水宗、协荣谿合并,改置曲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