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祁县

祁县

①春秋晋置,治所在今山西祁县东南七里祁城。西汉属太原郡。北魏太和中移治今祁县。北齐天保七年(556)废。隋开皇十年(590)复置祁县,属并州。大业初属太原郡。唐属太原府。元属冀宁路。明属太原府。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1930年直属山西省。

②秦置,属砀郡。治所在今河南夏邑县东北。西汉改为祁乡县。

③1913年改祁州置,属直隶保定道。治所即今河北安国市。1914年改为安国县。


(1)旧县名。1913年由祁州改置,治今河北省安国市祁州镇。1914年因与山西省祁县重名改名安国县。(2)今县名。在山西省中部、太岳山北麓、汾河东岸。属晋中市。面积825.9平方千米。人口25.7万。辖6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昭余镇。春秋时晋大夫祁奚邑,因名祁;又因古有昭余祁泽薮,故别名昭余。城邑在今县东南古县镇。《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前514年):“秋,晋韩宣子卒,魏献子为政。分祁氏之田为七县,以贾辛为祁大夫。”战国属赵。西汉置祁县,属太原郡。西晋武帝时县治迁徙今县东南祁城村。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再迁县治至今址。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隋开皇十年(590年)复置县,属并州。唐武德三年(620年)于太谷县置太州,县属之;六年废太州,祁县仍属并州。开元十一年(723年)后属太原府。五代、北宋及金因之。元属冀宁路。明、清属太原府。1914年属冀宁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榆次专区。1958年祁县、太谷合并。1961年二县分治,恢复祁县,属晋中地区。1999年属晋中市。地处晋中盆地中部。汾河、昌源河、乌马河、滹溪河、阎灿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豆类为主。盛产苹果。工业有机械、化工、酿酒、纺织、化纤、玻璃、建材等。同蒲铁路、108、208国道经此。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有乔家大院、镇河楼、梁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麓台龙洞、祁奚父子墓等。


猜你喜欢

  • 酉水

    ①沅江支流。在今湖南省西部。源出湖北宣恩县境,西南流经四川西南隅,折而东流至湖南沅陵县入沅江。《汉书·地理志》 武陵郡充县:“酉阳山,酉水所出,南至沅陵入沅。”《水经·沅水注》:“酉水又东径沅陵县北…

  • 吾者

    又名兀惹、兀的改、斡者。指分布在今黑龙江中下游、乌苏里江以东森林地区以狩猎为主的民族。《元史·顺帝纪》:至正十五年(1355)八月,“立吾者野人乞烈迷等处诸军万户府于哈尔分(又作哈州)之地”,进行管辖

  • 木叶山

    ①在今内蒙古奈曼旗东北老哈河与西喇木伦河汇合处。本契丹族先祖所居。《辽史·地理志》 “永州”条载契丹先世传说云:“相传有神人乘白马, 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

  • 根牟

    西周时东夷小国。在今山东莒县西南、沂南县东南。《春秋》: 宣公九年 (前600),“齐侯伐莱。秋,取根牟”。杜注: “根牟,东夷国也。今琅邪阳都县东有牟乡。” 《左传》: 昭公八年 (前534),“秋

  • 河楼滩镇

    亦作河楼湍。北宋置,属大足县。即今四川大足县。《寰宇记》 卷88大足县: “今治在河楼湍,东临赤水。”

  • 湖陆县

    西汉末王莽时改湖陵县置,属山阳郡。治所在今山东鱼台县东南。东汉初复名湖陵县。章帝改为湖陆侯国,封东平王苍子为湖陆侯,后改湖陆县。晋属高平国。南朝宋省。古县名。西汉末改湖陵县置,治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南,属

  • 风穴寺

    在今河南临汝县城东北十八里风穴山中。据《风穴寺志略》载,该寺建于北魏,称香积寺。唐代扩建,并改名为白云寺。俗称风穴寺。明、清两代对寺内建筑有所修补和增建。现存最早的建筑是唐开元时建造的七祖塔,高22米

  • 云安军

    北宋开宝六年(973)置,治所在云安县(今四川云阳县东云阳镇)。辖境相当今四川云阳县地。南宋末废。元至元十五年(1278)复置,属夔州路。二十年(1283)升为云阳州。北宋开宝六年(973年)置。治云

  • 安化郡

    唐天宝元年(742)改庆州置,治所在安化县(今甘肃庆阳县)。辖境相当今甘肃西峰、庆阳、环县、合水、华池等市县及陕西志丹县西部。至德元年(756)改名顺化郡。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庆州置,治安化县(今

  • 东长冈

    在今安徽天长市东北。《方舆纪要》卷21天长县:东长冈“在县东北十五里。县西十三里又有西长冈,逶迤萦绕,与望城诸冈前后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