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椁寺
在今湖南长沙市西。《梁书·河东王誉传》:梁太清三年(549),信州刺史鲍泉伐湘州,“泉军于石椁寺”,即此。
在今湖南省长沙市。《资治通鉴》: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八月,“鲍泉军于石椁寺,河东王(萧)誉逆战而败”,即此。
在今湖南长沙市西。《梁书·河东王誉传》:梁太清三年(549),信州刺史鲍泉伐湘州,“泉军于石椁寺”,即此。
在今湖南省长沙市。《资治通鉴》: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八月,“鲍泉军于石椁寺,河东王(萧)誉逆战而败”,即此。
即今河北万全县西南郭磊庄乡。清乾隆《宣化府志》 卷10万全县: 西路有郭磊庄。
①即今江西宜黄县西陈坊。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2抚州府宜黄县:西有“陈坊桥”。②即今江西铅山县西南陈坊乡。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1:铅山县西南有陈坊。
三国蜀汉置,属南郡。治所在油口(今湖北公安县)。《寰宇记》卷146公安县:“《荆州记》云:先主败于襄阳,奔荆州。吴大帝推先主为左将军荆州牧,镇油口,即居此城。时号先主为公,故名其城为公安。”西晋太康元
即今浙江德清县东南封山和嵎山。《寰宇记》卷94武康县:防风山“在县东一十八里,先名封嵎山,唐天宝六年敕改焉”。古山名。即今浙江省德清县西南封山和嵎山。相传虞夏之际防风氏守封、嵎二山得名。唐天宝六载(7
明置,属广东都司。在今广东惠州市城东南隅。《方舆纪要》 卷103惠州府: 惠州卫 “在府治东南,洪武三年立千户所,二十三年改为卫”。后废。
在今河南杞县西南。《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 东汉末,献帝封著名文学家蔡邕为高阳乡侯。在今河南省杞县西南。秦末郦食其即此地人,故对刘邦自称“高阳酒徒”。东汉末,献帝封著名
①春秋楚地。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北。《左传》: 宣公十一年 (前598),楚庄王伐陈,“乡取一焉以归,谓之夏州”。《史记· 苏秦传》:苏秦说楚威王曰: 楚 “东有夏州”。《集解》: “车胤撰 《桓温
①在今山西晋城市东北。《汉书·地理志》上党郡高都县:“莞谷,丹水所出。”《水经·沁水注》:丹水“东南流,注于丹谷。……丹水又径二石人北,而各在一山角倚相望,南为河内,北曰上党,二郡以之分境。……丹水东
当在今贵州黎平县境。《明史·陈璘传》:万历二十九年(1601),吴国佐党杨永禄“率众万余屯白冲,游击沈弘猷等夹攻,生擒永禄”,即此。
东汉析孱陵县置,属武陵郡。治所在今湖南安乡县北。三国吴为南郡治。西晋为南平郡治。东晋属义阳郡。隋改孱陵县。古县名。东汉置,治今湖南省安乡县北。属武陵郡。三国吴为南郡治。西晋太康初及南朝陈为南平郡治。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