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盐泉县

盐泉县

①唐武德元年 (618) 置,属潾州。治所在今四川大竹县南。《清一统志·绥定府二》:盐泉废县 “ 《旧志》: 盖因盐井为名”。八年 (625)废。

②唐武德三年 (620) 析魏城县置,属绵州。治所在今四川绵阳市东南一百十里玉河镇。《寰宇记》 卷83盐泉县: “以地有盐井,民得采漉,为四方贾售之地。《蜀都赋》 云: ‘家有盐泉之井’,取此为名。”天宝初属巴西郡,乾元初复属绵州。元废。

③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尹州。治所在今云南禄丰县西北八十四里黑井。天宝后废。

④唐武德九年 (626) 置,属秦州。治所在今甘肃甘谷县西二十里。贞观元年 (627) 改名夷宾县。

⑤唐贞观五年 (631) 置,属南通州。治所即今云南盐津县。八年 (634) 属贤州,旋废入抚夷县。


古县名。(1)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治今四川省大竹县南。属潾州。旋废。(2)唐武德三年分魏城县置,治今四川省绵阳市东南盐井坝。属绵州。地有盐井。元废。(3)唐贞观五年(631年)析石门县置,治今云南省盐津县附近。属南通州。八年废。


猜你喜欢

  • 阿撒忽秃岭

    今蒙古国西南巴彦洪戈尔省北部,杭爱山支脉。《元史·伯颜传》:至元二十九年(1292)秋,“宗王明理铁木儿挟海都以叛,诏伯颜讨之,相值于阿撒忽秃岭”。

  • 均石

    在今甘肃张掖市东。《晋书·秃发傉檀载记》:南凉弘昌六年(407),“遂伐沮渠蒙逊, 入西陕。蒙逊率众来距,战于均石,为蒙逊所败”。即此。在今甘肃省张掖市东。东晋义熙三年(407年)北凉沮渠蒙逊败南凉秃

  • 姜维岭

    即沈岭。在今陕西周至县南。《元和志》卷2盩厔县: 姜维岭 “本名沈岭,在县南五十里。蜀后主延熙二十年,大将军姜维率众出骆谷,经沈岭”。即此。

  • 沙鲁

    元代西藏地名。《元史·百官志三·宣政院》 载: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其属附见有沙鲁万户。《汉藏史集》(藏文版)载乌思藏十三万户中,沙鲁(夏鲁)为藏地区(后藏)六个万户之一,其治所在

  • 巴青宗

    又名何巴青。亦作巴庆宗。在今西藏巴青县西北。藏语意为大牦牛帐篷。1960年改设巴青县,驻拉西乡。即“巴庆宗”。

  • 红旗镇

    在今河北承德县西一百里。《清史稿·地理志》:承德府滦平县有“红旗”镇。俗称乌举梁。(1)在辽宁省营口市东南部。面积35.5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西蓝旗,人口 1250。1956年设乡,1

  • 陆浑戎

    一名阴戎。春秋允氏戎别部。在今河南栾川、嵩县、伊川三县境。后为晋国所灭。《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前638)秋,“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杜注:“允氏之戎居陆浑,在秦、晋西北,二国诱而徙之伊川,遂从戎

  • 阳梁聚

    即春秋宋杨梁邑。在今河南商丘东南三十里。《续汉书·郡国志》 睢阳县:“有阳梁聚。”

  • 峰子山

    在今陕西米脂县西。《方舆纪要》 卷57米脂县: 峰子山 “在县西十里”。

  • 赵老背屯

    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兴凯湖南。清属宁古塔副都统。清曹廷杰 《西伯利东偏纪要》: “赵老背地方在红土岩南四十三里,双城子北六十里。” 清咸丰年间被俄割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