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舅寺
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平城故城东南。北魏文明太后冯氏兄昌黎王冯熙建。 《水经·㶟水注》:如浑水 “又南径皇舅寺西,是太师昌黎王冯晋国所造。有五层浮图。其神图像皆合青石为之,加以金银火齐,众彩之上,炜炜有精光”。
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平城故城东南。北魏文明太后冯氏兄昌黎王冯熙建。 《水经·㶟水注》:如浑水 “又南径皇舅寺西,是太师昌黎王冯晋国所造。有五层浮图。其神图像皆合青石为之,加以金银火齐,众彩之上,炜炜有精光”。
①亦名太蓬山,蓥华山。在今四川什邡县西北五十五里。《方舆胜览》卷54汉州:大蓬山“在什邡县。高岩矗天而立,瀑布飞落,最为奇观。有保圣院”。《方舆纪要》卷67什邡县:大蓬山“在县西五十二里。高岩矗天,瀑
即今辽宁阜新市东北新邱区。产煤。清光绪末已开采。旧京奉铁路有支线自厉家窝铺达此。
即今新疆西南部之和田河。《汉书·西域传》:“其河有两源:一出葱岭山,一出于阗。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又说于阗国“其东,水东流,注盐泽,河源出焉,多玉石”。古水名。又称玉河。
①西魏置,属临州。治所在鱼泉县(今四川万县市)。辖境相当今四川万县市及梁平等县地。北周改为万川郡。②唐天宝元年(742)改河州置,治所在枹罕县(今甘肃临夏市)。辖境相当今甘肃临夏、广河、和政等市县及东
即今山东曲阜市北二十六里吴村镇。清乾隆《曲阜县志》卷36:“吴孙集,有集。”
①一名雪山寺、白鹿寺。明建,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北七十里黄龙乡西玉翠山麓。民国 《松潘县志》 卷5: “相传黄龙真人养道于此,故名。有前、中、后三寺,殿阁相望,各距五里。” 今仅存后寺。在前后寺间,有水池
明置,在今江西万安县城西南。《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万安县:五云驿“在县城西南滨江。相近又有五云递运所。《志》云,江滨有云洲,亦曰五云洲,驿因以名”。
①在今江苏南京市东,钟山南麓。《六朝事迹编类》卷6“白土冈”条引《图经》云:“北连蒋山,其土色白,因名之。”《陈书·高祖纪》:梁绍泰二年(556),齐兵进及兒塘,“周文育、侯安都顿白土冈,旗鼓相望”。
①又名龙池河、五里河。在今天津市蓟县西。《方舆纪要》卷13蓟州。阳河在“州西五里。亦名五里河,以去城五里而名。源出城西鹅毛台,台亦名纸坊山,下流入于沽水。水性暖,遇寒不冰,故曰阳河”。②又名洋河、东阳
即今山西稷山县西南下迪乡。《清一统志·绛州》 “小河镇”条下:下迪镇“在县西二十里……明嘉靖中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