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水
即今南广水。从今云南威信县境往北流入四川。《寰宇记》卷79戎州:“黑水,从胡监生僚界出东海,流入蜀江,唐天宝六年改为皂水。”
即今南广水。从今云南威信县境往北流入四川。《寰宇记》卷79戎州:“黑水,从胡监生僚界出东海,流入蜀江,唐天宝六年改为皂水。”
即悉补野的异译。西藏吐蕃王朝建政前的称号。《新唐书·吐蕃传》: “祖曰鹘提勃悉野。” 地在今西藏山南地区乃东、穷结等县境。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析咸宁、蓝田、镇安三县地置,属西安府。治所在大山岔(今陕西柞水县北三十里)。嘉庆七年(1802)移治旧县关(今柞水县)。1913年改为孝义县。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析咸
即今福建长汀县西南四都乡。1934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汀西县治此。
①在今浙江乐清市东南海屿乡驻地沙角村。《方舆纪要》卷94乐清县:沙角寨“在县西二十五里沙角山下,滨大海, 界于黄华、章奥间”。②在今浙江温岭市东南沙角村。明置巡司于此。《明史·地理志》 台州府太平县:
北宋置,属清水县。即今甘肃清水县东北百家站。(1)古镇名。即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百家站。北宋属清水县。(2)今镇名。(1)在河南省辉县市中东部。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6.7万。镇人民政府驻百泉,人口 7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归州安抚司置,治所在秭归县(今湖北秭归县西北旧州河)。辖境相当今湖北秭归、 巴东、兴山等县市地。十六年(1279)降为归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归州置,治秭归县(今属
战国赵置,在今河北平山县东南。《战国策·赵策二》: 武灵王曰,“寡人始行县,过番吾”。西汉改为蒲吾县。古县名。战国赵置,治今河北省平山县东南。《战国策·赵策二》:武灵王曰:“寡人始行县,过番吾。”即此
亦名都狼岭。在今广西临桂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07永宁州: 都狼山在 “州北六十里。亦曰都狼岭。唐末黄巢寇岭南,溪洞蛮应之,逼桂林城。守将于向引兵与贼战于都狼山,连挫其锋,逐利深入,大战于洛阳陂,
又名盟津、富平津、武济、陶河。古黄河津渡名。在今河南孟县南、孟津县东北。《尚书· 禹贡》: 导河 “又东至于孟津”。《史记·周本纪》: 武王九年,“东观兵,至于盟津。……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
在今江西石城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石城县: 赖家寨 “在县西南四十里。寨险峻,悬木梯数丈,半崖有石磴,扪萝而上,可容数百人。元末乡人避兵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