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狗县
北齐置,为齐兴郡治。治所在白苟堆(今河南正阳县东南)。隋开皇初改为淮川县。
古县名。北齐置,治今河南省正阳县东南。以治所白狗堆得名。为齐兴郡治。隋开皇初改名淮川县。
北齐置,为齐兴郡治。治所在白苟堆(今河南正阳县东南)。隋开皇初改为淮川县。
古县名。北齐置,治今河南省正阳县东南。以治所白狗堆得名。为齐兴郡治。隋开皇初改名淮川县。
在今贵州平坝县东。《清一统志 ·安顺府》: 穿空石 “在安平县 (今平坝县) 东三里。《通志》: 山若画屏,中有一孔,直穿山背,晶光四射”。
即呼奴山。在今北京市顺义县东北二十五里。《水经·沽水注》: “沽水西南流经狐奴山西,又南经狐奴县故城西。渔阳太守张堪于县开稻田,教民种植,百姓得以殷富。” 即此。
①北宋乾德二年 (964) 分谷城县遵教、翔鸾、汉均三乡置,为光化军治。治所在今湖北老河口市西北西集街。《寰宇记》 卷145: “以年号名县。”熙宁五年 (1072) 改为光化县。②1928年置,属新
即今越南北部河宣省宣光县。《清史稿·越南》: 光绪十年 (1884),“唐景崧与刘永福、丁槐军攻宣光,力战大捷”。
即蒙古扎萨克图汗部左翼后末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乌布苏省温都尔杭盖南。
北宋置,属丹徒县。即今江苏丹徒市东五十里大港镇。《方舆纪要》卷25镇江府丹徒县:大港镇“以通大港而名,与圌山邻近。《志》云:镇西有大港渡,渡江而北,为扬州之苑林村”。(1)在江苏省镇江市区东部,北濒长
即今辽宁长海县东北石城岛,岛上有石城乡。明《辽东志》卷1:石城岛“去(金州卫)城二百七十里”。在辽宁省长海县东北部海域,距大陆最近点7.3千米。因岛上有古石城遗址得名。面积27.3平方千米。最高峰城山
明置,属清平卫。即今贵州凯里市西北五里桥乡。
①在今浙江余姚市东南大隐镇。《新定九域志》卷5:大隐山,“夏侯曾先《地志》云:大隐山口南入天台北峰四明东足,乃谢康乐炼药之所”。《舆地纪胜》卷11庆元府:大隐山,“晋虞喜三召不就,遁迹此山,因以为名”
在今广西博白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08博白县: 顿谷江在 “县西南四十里。源出飞云山……入于南流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