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畔道
西汉置,属北地郡。治所在今甘肃合水县(西华池镇) 北五里。东汉废。
西汉置,治今甘肃省合水县北。属北地郡。东汉初废。
西汉置,属北地郡。治所在今甘肃合水县(西华池镇) 北五里。东汉废。
西汉置,治今甘肃省合水县北。属北地郡。东汉初废。
唐天宝元年(742)改玉山县置,属玉山郡。治所在今广西钦州市东南。乾元初属陆州。北宋废。古县名。唐天宝元年(742年)以玉山县改名,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东南。属玉山郡。后属陆州。北宋废。
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阿荣旗北之格尼河。《清一统志·黑龙江》 “诺敏河” 条: “特尼河在布特哈西北四百四十里。……流会诺敏河。”
①俗名新河。旧名烈塘河。在今江苏武进县西北。南枕运河,北流四十三里入江。《宋史·河渠志七》: 南宋淳熙九年 (1182),知常州章冲奏:“其西曰灶子港、 孟渎、 秦伯渎、 烈塘, ……皆古人开导以为溉
①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清一统志·广信府》: 博山 “在广丰县西南三十余里。南临溪流,远望如庐山之香炉峰”。南宋辛弃疾有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词。②在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城东南五十里,鲁山之西。《新
金置,属延安府。在今陕西延安市西南。即唐敷政郡之洛盘县治。
即今新疆哈密市西北七角井镇。清李德贻《北草地旅行记》:东盐池“四十里七角井。此为南北二路会合之总口。居民较多,约七八十家”。1929年置七角井设治局。
在今云南昆明市西。《方舆纪要》 卷114云南府昆明县: 海源洞 “在城西二十里。中容数百人。四崖削立,石乳奇幻,下有龙湫,其水清浅,四时不竭,流入鸳鸯池,又注为黑龙潭”。
北魏孝昌三年(527)置,属汝北郡。治所在今河南汝州市西四十里石台村。北周为石台郡治。后废。(1)古县名。北魏孝昌三年(527年)置,治今河南省汝州市西石台街。属汝北郡。后废。(2)今县名。在安徽省南
①西周封国,归姓。在今河南郾城县西南。春秋初灭于郑《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乃以其子妻之。” 其后,“郑人袭胡,取之”,即此。②西周、春秋时国名 。在今安徽阜阳市西北二里。《左传》
①在今广西来宾县南五山。《明史·地理志》: 贵县有向武军民千户所,“万历二十三年又迁县西北谢村镇”。即此。②清置,属洋县。即今陕西洋县西二十五里谢村镇。在陕西省洋县西南部。面积13平方千米。人口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