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西周时国,春秋为晋邑。在今山西临猗县南。《左传》: 文公十二年 (前615),“秦师夜遁。复侵晋,入瑕”。成公六年 (前585),“晋人谋去故绛,诸大夫皆曰: 必居郇、瑕氏之地,沃饶而近盐,国利君乐,不可失也”。宋元人注: “郇、瑕古国名。” 《续汉书 · 郡国志》: 河东郡解县 “有瑕城”。南朝梁刘昭注: “ 《左传》 文公十二年秦侵晋及瑕。杜预曰:猗氏县东北有瑕城。”

②春秋晋邑。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左传》:僖公三十年 (前630),晋侯、秦伯围郑,郑大夫烛之武见秦伯曰,“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杜注: “焦、瑕,晋河外五城之二邑。” 又,文公十三年 (前614),“晋侯使詹嘉处瑕,以守桃林之塞”。

③春秋楚地,在今安徽蒙城县东北。《左传》: 成公十六年 (前575),晋楚之战,“楚师还,及瑕”。宋元人注: “ 《水经注》: 肥水又径山桑县故城南,又东积而为陂,谓之瑕陂。又东南径瑕城南。……瑕即此城也。”

④在今湖北随州市境。《左传》: 桓公六年 (前706), “楚武王侵随, 使章求成焉, 军于瑕以待之”。杜注: “瑕,随地。”


古邑名。(1)春秋随邑。在今湖北省随州市境。《左传》桓公六年(前706年):“楚武王侵随,军于瑕。”即此。(2)春秋晋邑。在今河南省灵宝市旧阌乡西。《左传》文公十三年(前614年):“晋侯使詹嘉处瑕,以守桃林之塞。”即此。(3)春秋晋邑。在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左传》成公六年(前585年):晋诸大夫以为“必居郇、瑕氏之地,沃饶而近盐”,即此。


猜你喜欢

  • 芳溪

    灵江支流。即今浙江临海市西方溪。《清一统志·台州府一》:芳溪“在临海县西三十里。源出括苍山, 土民于下流导为十三圳, 溉田甚多”。

  • 沐川长官司

    元至元十二年(1275)置,属马湖路。治所即今四川沐川县。明洪武四年(1371)改为沐川州,不久复为沐川长官司,属马湖府。万历十七年(1589)属屏山县。清雍正五年(1727)属叙州府。后废,改为沐川

  • 江西市

    即今江西萍乡市东南江西口。《清一统志·袁州府》:江西市“在萍乡县东南七十里,通吉安府安福县界”。在今江西省萍乡市东南。清属萍乡县。

  • 河塘镇

    亦作河夹塘镇。即今湖南汨罗市西北河夹塘村,滨汨罗江。旧属湘阴县。清光绪 《湖南通志》卷1湘阴县图: 县东北有河塘镇。

  • 营城子壁画墓

    在今辽宁大连市北甘井子区营城子镇前牧城驿村。为东汉时期砖室墓。1931年发现,曾遭到日本帝国主义分子的破坏。墓室规模宏大,中间为主室,外罩一高大套室。套室外还有前室、后室和东侧室,各室相通,南面有墓道

  • 云州都督府

    唐贞观二十年(646)改云州置,治所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乡。龙朔三年(663)移瀚海都护府于此,改为云中都护府。

  • 伎陵城

    在今陕西安康市东,汉水南岸。《水经·沔水注》:“汉水又东径木兰寨南,右岸有城,名伎陵城,周回数里,左岸垒石数十行,重垒数十里,中谓是处为木兰寨。云:吴朝遣军救孟达于此。”《清一统志·兴安府二》 引《旬

  • ①亦作密须。商、西周时方国。姞姓。在今甘肃灵台县西五十里百里乡。《诗经·大雅·皇矣》:“密人不恭,敢拒大邦。” 周文王灭之,后又以同姓封此,为周共王所灭。《国语·周语》: “周共王游于泾上,密康公从。

  • 洪和城

    即侯和城。在今甘肃临潭县东南。《水经·河水注》: 洮水 “又东北流径洮阳曾城北……洮又东径洪和山南,城在四山中,洮水又东径迷和城北,羌名也”。王先谦注: “洪、侯音相转,侯和当即洪和。”

  • 于罗国

    在今伊拉克东南部幼发拉底河下游,或以为即今巴士拉的音译。《三国志》卷30裴注引《魏略·西戎传》:大秦,“其别枝封小国”有于罗国。《后汉书·西域传》: “自安息西行三千四百里至阿蛮国,……又西南至于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