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灵岩山

灵岩山

①又名研石山、砚石山、石鼓山。在今江苏吴县西南三十里。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曾在此山广筑宫室。南宋范成大《吴郡志》卷15:灵岩山“上有吴馆娃宫、琴台、响屧廊。山上有西施洞、砚池、玩月池”。山西南麓有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墓。

②在今江苏六合县东南十五里。《舆地纪胜》卷38真州:灵岩山“有法义院,在扬子县西七十里。唐僧神建道场,其山岭高峻,南北为偃月,岩前有凤凰台,左有鹿跑泉”。其马瑙涧出石卵,石有五彩花纹,谓之灵岩石。

③即今浙江淳安县(排岭镇)西南十二里千岛湖龙山岛。南宋《淳熙严州图经》卷3淳安县:灵岩山,“旧经载《地理志》云:吴永安五年黄龙见于此,因名龙山。唐元和元年(806)观察使牒改今名”。

④又名方山。在今山东长清县东南九十里。元于钦《齐乘》卷5“灵岩寺”条谓“疑即《水经》之玉符山也”。有崇善寺。苻秦时竺僧朗降锡说法,有猛兽归伏、乱石点头、白鹤翔舞之异,故名灵岩。北魏时梵僧法空禅师始建道场,称为中土四绝之一。

⑤在今湖南桃源县北七十里。明《寰宇通志》卷57常德府:灵岩山“五洞相通”。

⑥一名老君洞、真仙岩。在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东南五里。《舆地纪胜》卷114融州:真仙岩“本名灵岩山,又名老君洞,咸平中敕改为真仙岩”。《方舆纪要》卷109融县:灵岩山,“仰视高远,青白错杂,灵寿溪贯串山中。岩中有白石巍然。亦名老君洞。宋咸平中改为真仙岩,颁太宗御书百二十轴藏于岩内”。明末徐霞客游此,誉为天下第一。今洞中宋刻甚多,其中尤以《元祐党籍碑》、司马光《风火家人卦》、张孝祥《天下第一真仙之岩》、《太宗御书碑》、《劝农碑》为最著名。


(1)古山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南真仙岩。北宋咸平中改名真仙岩。(2)今山名。(1)古称砚石山、石鼓山,又称象山。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附近。《木渎小志》:山上“有塔曰灵岩塔,塔前石壁耸起,为灵芝石。灵岩以是为名”。花岗岩山丘,海拔182米。山顶灵岩寺,又称崇极寺,传为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为西施建的馆娃宫遗址。东晋末陆沅舍宅为寺,1919—1932年重建。寺左有灵岩塔。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与梁红玉的合葬墓位于西南麓。西南坡产制砚石料。(2)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东南。山顶方正,得名玉符山,又称方山。上有六泉,俱以甘洌著名。山下有著名的灵岩寺,以千佛殿、辟支塔、墓塔林、御书阁为主体。为游览胜地。


猜你喜欢

  • 双溪口

    在今台湾台南县西南溪口。明陈第《东番记》:“其地……又有双溪口加哩林。”(1)古地名。在今台湾省台南县西溪口。始见于明。陈第《东番记》:“其地……又有双溪口加哩林。”(2)集镇名。在浙江省缙云县东部。

  • 三舍羊峒和药寨

    在今四川南坪县西北九寨沟镇。清雍正二年(1724)置三舍羊峒和药寨土百户。

  • 小其

    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南。三国吴孙权在此开凿运河(后改名破冈渎)以通漕运。《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赤乌八年(245),“遣校尉陈勋将屯田及作士三万人凿句容中道, 自小其至云阳西城(今丹阳市西南),通会市,

  • 上河城

    在今宁夏永宁县东北黄河西岸。《汉书·冯参传》:“阳朔中,中山王来朝,参擢为上河农都尉。”《水经·河水注》:河水“又北径上河城东,世谓之汉城。薛瓒曰:上河在西河富平县,即此也。冯参为上河典农都尉所治也”

  • 扎依噶珊

    又作扎里噶珊。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索菲斯克东。清属宁古塔将军,后属三姓副都统。康熙《皇舆全览图》:黑龙江下游乞几必儿以上有“渣里噶山”。光绪《吉林通志》卷17:混同江南岸,东至海滨旧

  • 三藏口

    在今河北承德市北高寺台附近武烈河东、北、西三源会合处。以西藏、中藏、东藏三水而名。《水经·濡水注》:“濡水又东南流,武列水入焉。其水三川派合,西源右为溪水,亦曰西藏水,东南流出溪与蟠泉水合,泉发(安)

  • 布隆吉尔池

    在今青海德令哈市西北。民国汪公亮《西北地理》:青海“柴达木盆地…(湖)大者数十,百年未变其形,如扎陵湖、阿拉克湖、辉同淖尔、布隆吉池、胡鲁池等, 皆衍大河之流者也”。

  • 美洛居

    即今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群岛。明张燮 《东西洋考》 卷5: “美洛居,俗讹为米六合,东海中稍蕃富之国也。”

  • 石鼓滩镇

    即今江西浮梁县东北石鼓。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2:浮梁县有石鼓汛。

  • 虎山墩

    在今甘肃平凉市北。《清史稿·图海传》:康熙十五年 (1676),陕西提督王辅臣以平凉叛应吴三桂,抚远大将军图海讨之,“五月,夺虎山墩。虎山墩者,在平凉城北,高数十仞,贼守以精兵,通饷道。图海曰: 此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