渚河
在今河北邯郸市南。《水经·浊漳水注》:牛首水 “又东出城,又合成一川也。又东澄而为渚,清水东南流注拘涧水,又东入白渠”。《清一统志·广平府一》 “渚、沁二河” 条下: “ 《旧志》,渚河在邯郸县南,其源有二: 一出县西南二十五里曰蔺家河;一出县西南三十里曰阎家河。合流径县南五里,东入滏阳河。”
在今河北邯郸市南。《水经·浊漳水注》:牛首水 “又东出城,又合成一川也。又东澄而为渚,清水东南流注拘涧水,又东入白渠”。《清一统志·广平府一》 “渚、沁二河” 条下: “ 《旧志》,渚河在邯郸县南,其源有二: 一出县西南二十五里曰蔺家河;一出县西南三十里曰阎家河。合流径县南五里,东入滏阳河。”
在今河南中牟县西。《方舆纪要》卷47中牟县:“亦曰五池口,今涸。曹魏嘉平二年,司马懿讨王凌还,魏主使侍中韦诞劳军于五池。宋张洎曰,莨宕渠自荥阳五池口出,注为鸿沟是也。”古水名。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水
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南。唐时所开。《新唐书·地理志》 淮阴县: “南九十五里有棠梨泾,长庆二年开。”
亦作西岔沟门。即今吉林集安市西南四十里外岔沟。在鸭绿江北岸。人烟辐辏。清设西岔沟门巡司于此。民国设县佐。
即今山东胶南市西北铺上。1948—1953年置胶河县治此。
秦置,属东郡。治所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北五十里阿城镇。三国魏属济北国。南朝宋属济北郡。大明元年(457)废。北魏复置。东魏移治今东阿县西南。唐属郓州。北宋开宝八年(975) 徙治南谷镇(今山东平阴县西南东
古山名。《山海经·海内南经》:“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一曰在海中。”盖出自古越人神话传说,义为在三天子都东面的屏障。约指北起今苏皖浙间的丘陵地带,南迄天目山南端今皖浙间新安江东岸山区。主峰在今安
在今台湾省台中县东北,与花莲县交界处。北距南湖大山约十二里。海拔3703米。为台湾著名高山。清康熙间高拱乾《台湾府志》卷1:尖山“此山峻起清秀,故名曰尖山”。
春秋郑邑。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南。《春秋》:襄公十一年 (前562),公会晋侯等伐郑,“会于萧鱼”。即此。
在今贵州岑巩县北。《方舆纪要》卷122思州府:洒溪“源出都素司之马口溪,绕城北而东合于架溪,谓之清江”。
在今江西永丰县西北。《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永丰县:王岭山“西接吉水县界,北接新淦县界,山高四十余里”。《清一统志·吉安府一》:王岭山“在永丰县西北三十里。……世传五代时,彭玕屯兵于此,土城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