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淮水

淮水

①即今淮河。《禹贡》: “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浮于淮泗达于河。” 《汉书·地理志》南阳郡平氏县: “ 《禹贡》 桐柏大复山在东南,淮水所出,东南至淮浦入海,过郡四,行三千二百四十里。” 源出河南桐柏山,东流经河南、安徽,原在江苏北部独流入海。金代以后下游为黄河所夺,现由洪泽湖,经宝应湖、高邮湖,在今江苏江都县入长江。

②古水域名。《汉书·地理志》 丹阳郡陵阳县:“桑钦言淮水出东南,北入大江。” 又庐江郡: “金兰西北有东陵乡,淮水出。” 此淮水出于陵阳东南,金兰 (古泾县的变音) 西北,北入大江,当在今安徽青阳县与黄山市、石台县相接处,为今青通河与陵阳河的混称,并上接于今青弋江上游太平湖,构成一条水陆相接的南北交通路线。《水经》 以金兰为县,在大别山区; 《水经注》 以淮水为灌水之误,均不确。

③即今江苏南京市之秦淮河,为长江支流。六朝时建康 (今南京市) 城南淮水阔达数十丈,夹淮立栅。西则顺流而下出大江,东则溯流而上径破冈渎通三吴。《元和志》 卷25上元县: 淮水 “源出县南华山,在丹阳、湖孰两县界,西北流经秣陵、建康二县之间入于江。初,王敦抅乱,王导忧将覆族,使郭璞筮之,曰: ‘淮水绝,王氏灭。’ 即此淮也”。唐以后因旧传秦始皇通此河,改称秦淮河。

④即潍水,亦即今山东境内潍河。上源为久台水和浯水,北流经高密市东。至潍坊市东南接纳汶水,北流经昌邑市东,北流入海。《汉书·地理志》 琅邪郡朱虚县: “东泰山,汶水所出,东至安丘入维。”又,灵门县下: “壶山,浯水所出,东北入淮。” 又,横县下: “故山,久台水所出,东南至东武入淮。”“” 皆指潍水。

⑤亦作维水。即今湖北襄阳县西南维水。《汉书·地理志》 房陵县: “淮山,淮水所出,东至中庐入沔。” 《水经·沔水》: 沔水 “又东过中庐县东,淮水自房陵县淮山东流注之”。

⑥即今广东惠阳市北淡水,为东江支流。《方舆纪要》 卷103惠州府归善县: 淮水在 “府南百里,亦曰上下淮水。源出府西南梧桐山,东流受李溪水、米塘水,至鼓角山折而北流,有麻溪水来合焉,北流注于西江”。


古水名。(1)即今淮河。(2)即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六朝时淮水在建康(今南京)城南阔数十丈,岸上立栅,水上置浮航二十四,西则顺流而下出大江,东则溯流而上可径由破冈渎通三吴。唐以后因旧传秦始皇凿通此河,遂改称秦淮河。


猜你喜欢

  • 乐善镇

    ①即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四堡村。明置巡司于此。②即今甘肃武山县东洛门镇。清宣统《甘肃新通志》卷3巩昌府宁远县图:东有乐善镇。(1)古镇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四堡。明于此置巡检

  • 丰齐县

    唐天宝元年(742)改山茌县置,属临淄郡(后改齐州)。治所在今山东济南市西南丰齐集。元和十五年(820)并入长清县。古县名。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山茌县置,治今山东省济南市西南。属齐州。元和十五年(

  • 牙勃罗尼

    亦作牙不力、亚布洛尼。即今黑龙江省尚志市东南亚布力镇。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8:东清铁路有牙勃罗尼站。

  • 泗源沟镇

    在今江苏仪征市南泗源沟,临运盐河为市。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仪征县: “泗源沟镇俗名十二圩,在城南五里。”

  • 泾州

    ①南朝梁置,治所在沛县 (今安徽天长市西北石梁镇)。陈废。②北魏神䴥三年 (430) 置, 治所在临泾县 (今甘肃镇原县东南)。后移治安定郡安定县 (今甘肃泾川县北五里)。《元和志》 卷

  • 向家山水

    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北。《方舆纪要》卷84南康府建昌县:向家山水“在县(治今艾城)北三十里。流经九溪湾”。清光绪《江西通志》卷60南康府:向家山水“出云门山,北入修水”。

  • 万寿桥

    即今福建福州市区八一七南路与中洲间的解放大桥。始建于元大德七年,至治二年(1322)落成。《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万寿桥“在府南,跨南台江上,长三百余丈,石梁水门三十有九。元大德七年建。明成化后屡经

  • 盐城监

    唐置,在今江苏盐城市南。《新唐书·地理志》 盐城县: “有盐亭百二十三,有监。” 《寰宇记》 卷124楚州: “盐城监,古之盐亭也。历代海岸煎盐之所。元管九场,伪唐(南唐) 以为盐监,周显德三年平江淮

  • 石岭墟

    即今广东廉江市西北石岭镇。清光绪《高州府志》卷10石城县:石岭墟在“县西北五十里”。

  • 解口

    又称解。春秋周地,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48洛阳县: “解城在故洛阳城西南。《战国策》 苏代谓向寿,公与楚解口地,封小令尹以杜阳,解口即两解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