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淄青

淄青

唐、五代方镇名。又作平卢、平卢淄青。宝应元年 (762) 置。同年,平卢节度使侯希逸为史朝义及奚族所逼,率部南保青州,即授为淄青节度使,而平卢旧号不废,此后或称淄青,或称淄青平卢,或称平卢。治所在青州 (今山东青州市)。大历、元和间李正己、李纳、李师道割据时曾移治郓州 (今山东东平县西北)。辖境屡有变动,大历末占地至十五州,今山东全省除临清、聊城附近数县外悉在境内,西至河南濮阳,南至安徽萧县、江苏铜山、沭阳,为当时最强大的方镇之一。元和十四年 (819) 被唐平定后,辖境缩小。咸通后领有淄、青、登、莱、齐、棣六州,约当今山东东北部半省之地。天祐初为朱全忠所并,仍置淄青节度使。五代晋废,后汉又复置。北宋初废。


唐、五代方镇名。宝应元年(762年)置。同年,平卢节度使侯希逸为史朝义及奚族所逼,南保青州,即授为淄青节度使,而平卢旧号不废,此后遂或称淄青,或称淄青平卢,或称平卢。治青州(即今山东青州市),大历、元和间李正己、李纳、李师道割据时曾移郓州(今山东东平县西北)。辖境屡有变动,大历末占地至十五州,今山东全省除临清、聊城附近数县外悉在境内,西至河南省濮阳市,南至安徽省萧县、江苏省铜山、沭阳等县,为当时最强大的方镇之一。元和十四年(819年)被唐平定后,辖区缩小。咸通后领有淄、青、登、莱、齐、棣六州,约当今山东省东北部半省之地。天祐初为朱全忠所并。五代晋废,汉复置。北宋初又废。


猜你喜欢

  • 屏帷山

    一名翠帷山。在今福建尤溪县西。明嘉靖《延平府志》 卷2 《山川》 尤溪县: 屏帷山 “在县治西。自贵人峰傍出,环县之西市,如屏帷然”。

  • 大姚浦

    在今江苏吴县东南三十八里。《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长洲县:大姚浦“吴淞江由庞山湖出大姚浦东北流,折为三江,俗名上清、中清、下清江,又东入昆山县界。姚,一作摇。《吴志》,其地本名摇城,汉初越君摇尝居此”

  • 红土冈

    在今河南新乡市北。《方舆纪要》卷49新乡县:红土冈“在县北十里。俗传为纣师倒戈血流之所”。

  • 北栅砦

    在今安徽东至县北。《方舆纪要》卷27建德县:北栅砦“在县北。明初,罗友贤筑砦于此。今有北栅渡”。

  • 严子陵钓台

    简称钓台。在今浙江桐庐县西南四十里富春山上。《元和志》卷25桐庐县:严子陵钓台“在县西三十里,浙江北岸也”。系东汉严子陵垂钓处,有东、西二台,西台即南宋谢翱哭文天祥处。又称双台垂钓。在浙江省桐庐县城西

  • 洋川郡

    唐天宝元年 (742) 改洋州置,治所在西乡县 (今陕西西乡县)。辖境相当今陕西洋县、西乡、镇巴、佛坪等县地。天宝十五年 (756) 移治兴道县(今陕西洋县)。乾元元年 (758) 复为洋州。北魏晋明

  • 紫霞洲

    在今福建建瓯市北。《舆地纪胜》 卷129建宁府 《景物下》: 紫霞洲,“ 《建安志》: 堂后为复屋,凿池导北山之泉,作亭临之,号紫霞洲”。《方舆胜览》 卷11 建宁府 《堂榭》: 紫霞洲“在郡圃,取慢

  • 义阳国

    西晋泰始元年(265)置,都新野县(今河南新野县)。辖境相当今河南邓州、信阳二市与新野、唐河、桐柏、信阳等县及湖北随州、枣阳、广水等县市地。其后治所属有迁徙,太康九年(288)改为义阳郡。西晋泰始元年

  • 大获城

    南宋绍定中筑,在今四川苍溪县东三十里王渡镇大获山上。《宋史·余玠传》:“又移金戎于大获,以护蜀口。”移阆州于此。《元史·杨大渊传》:“岁戊午,宪宗兵至阆州之大获城。”即此。据《方舆纪要》卷68苍溪县载

  • 平虏千户所

    ①明嘉靖三十年(1551)置,属宁夏卫。治所在平虏城(今宁夏平罗县)。清初改为平罗所,雍正二年(1724)改为平罗县。②即平远千户所。在今宁夏同心县东南豫旺镇。《明史·地理志》 固原州:“东北有平虏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