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州
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涟水县 (今江苏涟水县)。辖境相当今江苏涟水县地。贞观元年(627) 废。五代周显德三年 (956) 复置,北宋太平兴国三年 (978) 升为涟水军。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涟水县(今属江苏)。辖境相当今江苏涟水县地。属河南道。贞观元年(627年)废。
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涟水县 (今江苏涟水县)。辖境相当今江苏涟水县地。贞观元年(627) 废。五代周显德三年 (956) 复置,北宋太平兴国三年 (978) 升为涟水军。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涟水县(今属江苏)。辖境相当今江苏涟水县地。属河南道。贞观元年(627年)废。
在今湖北鄂州市西樊山。《舆地纪胜》 卷81寿昌军: 松风阁 “在西山寺。旧有松林甚茂,黄庭坚自黄州游西山爱之,因名”。
亦名杨柳河。在今山东新泰市西北六十里。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9:羊流河“源出新甫山,径羊流镇西会苏庄河入小汶”。
在今河南内黄县西南毫城乡。《清一统志·彰德府二》: 中宗陵 “高一丈五六尺。宋开宝间树碑。梁周翰撰文”。
即狼虎谷。在今山东莱芜市西南三十里。即“狼虎谷”。
北宋置,在今陕西志丹县东北九十里。《宋史·地理志》 延安府:平戎砦“地本杏子河东山,绍圣四年赐名”。
亦作黄雒河镇。即今安徽无为县北三十里黄雒乡。明置巡司于此。
疑在今辽宁建昌县或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一带。《晋书·慕容皝载记》:东晋咸和九年(334),慕容皝遣“材官刘佩攻乙连,不克”。又,咸康三年(337),“筑好城于乙连东,使将军兰勃戍之,以逼乙连”,皆此。在
在今广东罗定市东南围定镇西北古模村。《明史·地理志》 罗定州:建水巡司“治建水乡,后迁县东南古模村,又迁高要县白坭村,寻复还白模”。在今广东省罗定市东。明初于此置建水巡检司。
元延祐三年(1316)升缙山县置,属大都路。州治即今北京市延庆县。《方舆纪要》卷17延庆州:“(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生于此。”故名。辖境相当今北京市延庆县地。明洪武三年(1370)废。元延祐三年(1
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升乌撒宣慰司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在乌撒路(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明废。见“乌撒土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