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浮山县

浮山县

唐武德二年 (619) 置,属晋州。治所在今山西浮山县西南十里古县村。《元和志》 卷12神山县: 浮山县 “因山为名”。武德四年 (621) 改为神山县。金大定七年 (1167) 复改浮山县,属平阳府,治所即今浮山县。兴定四年 (1220) 改忠孝县。元复改浮山县,属平阳路。大德九年 (1305) 改属晋宁路。明属平阳府。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


在山西省南部、太岳山南麓。属临汾市。面积938平方千米。人口 12.6 万。辖2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天坛镇。唐武德二年(619年)析襄陵县于郭城置浮山县,县以山名;《读史方舆纪要》:“浮山在县西六十里。相传洪水时,此山随水消长,县因以名。”三年改名为神山县,属晋州。宋初属晋州,政和六年(1116年)属平阳府。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神山县为浮山县,兴定四年(1220年)改名为忠孝县。元仍名浮山县,属平阳路,大德九年(1305年)属晋宁路,明属平阳府。清因之。1914年属河东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37年属太岳区。1942年设置青城、浮山二县。1945年二县合并,复为浮山县。1949年属临汾专区。1958年与临汾、襄汾二县并称为临汾县。1960年与临汾、襄汾二县分治,恢复浮山县,属晋南专区。1970年属临汾地区。2000年属临汾市。地处临汾盆地东部,洰河、涝河、虼蚂河、红沙河、东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谷子、高粱、豆类、油料作物为主。矿产有煤、铁、金、铜、云母、石英、石灰石、重晶石等。工业有煤炭、冶金、铸造、机械、建材、五金等。浮山剪纸闻名,有“剪纸之乡”称誉。临浮、浮沁、浮翼、浮古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老君洞、贯里碑群。


猜你喜欢

  • 东燕郡

    十六国后赵置,属兖州。治所在东燕县(今河南延津县东北)。后改属洛州。北魏废。东晋初置,治东燕县(今河南延津县东北)。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延津县、滑县等地。北魏废。

  • 白层河镇

    民国置,即今贵州贞丰县东四十里白层镇。亦名巴淌,系布依语音译,意为江口。以地处那郎河与北盘江汇口,故名。1935年红一方面军由此抢渡北盘江。

  • 黑山寨

    即今北京市昌平县东北黑山寨乡。清光绪 《顺天府志》 卷28昌平州: 东北 “五十五里黑山寨”。

  • 石榴山

    在今湖北阳新县西。《方舆纪要》卷76兴国州:石榴山“在州西五十里。有石榴山洞,四面险阻,人多避难于此”。

  • 张家山宋

    即今山东沂水县东北杨庄镇西南张家楼子。1940—1948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置沂北县治此。

  • 仁水寨镇

    金置,属禹城县。在今山东禹城市地。古镇名。在今山东省禹城市境。《金史·地理志》:济南府禹城有仁水寨镇,即此。

  • 杜树坪站

    元置,即今甘肃天水市东社棠镇。《析津志》“天下站名”:“一百上邽,六十杜树坪。”

  • 水东长官司

    明永乐元年(1403)以水东寨长官司、水东仡佬长官司改置,属贵州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东北。清废。

  • 观津

    战国赵邑。治所在今河北武邑县东二十五里观津村。《史记·魏世家》:襄王二年(前317),“齐败我观津”。又《穰侯列传》:秦昭王三十四年(前273),“取魏之卷、蔡阳、长社、赵氏观津。且与赵观津,益赵以兵

  • 团山

    ①亦名独山。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7永宁县:团山在“县西北十五里。巍然独立。本名独山,县之主山也”。②在今河北行唐县北。《方舆纪要》卷14行唐县:团山在“县北五十里。以山形团耸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