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马岭
在今河北赤城县龙关镇北。《方舆纪要》卷18龙门卫: 洗马岭,“太宗北征次龙门,获北寇遗马二十余匹于洗马岭,即此处”。
在今河北赤城县龙关镇北。《方舆纪要》卷18龙门卫: 洗马岭,“太宗北征次龙门,获北寇遗马二十余匹于洗马岭,即此处”。
明洪武十年(1377)降西和州置,属巩昌府。治所即今甘肃西和县。民国初属甘肃渭川道。1927年直属甘肃省。在甘肃省东南部、西汉水上游。属陇南市。面积 1861 平方千米。人口38.5万。辖2镇、22乡
①南朝梁置,隋治所在交谷县 (今越南义静省河静南)。辖境相当今越南河静省河静以南地区。隋大业初废。②唐武德五年 (622) 置,治所在越裳县 (今越南义静省甘禄附近)。贞观十三年 (639) 废。③唐
即今西藏尼木县北麻江。原西藏地方政府设麻江宗。1960年并入尼木县。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尼木县麻江城。1960年与孟嘎宗合并,改置尼木县。
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八十里西山。《寰宇记》卷106洪州南昌县:天宝洞“在城西八十里西山最胜处。洞门有石泉状如水帘”。《舆地纪胜》卷26:天宝洞“道经所载第八洞天也。杨无为诗云:‘天宝洞中如不到,西山无似不
又名丹徒岘、荆岘。在今江苏镇江市东五里。京口即以此山得名。南朝宋鲍照有 《从拜陵登京岘》 诗。《资治通鉴》: 唐建中四年 (783),“浙江东西节度使韩滉闭关梁,禁牛马出境,筑石头城,穿井近百所,缮馆
一名汾陉、汾丘。春秋战国楚邑。在今河南襄城县东北三十里颍水南岸汾陈村。《左传》:襄公十八年(前555),“子庚帅师治兵于汾”。杜注:“襄城县东北有汾丘城。”古邑名。春秋楚邑。在今河南省许昌市西南。《左
即今湖南岳阳县 (荣家湾) 北二十五里麻塘镇。明隆庆 《岳州府志》 有蔴塘。
又作铁池河。即今云南路南彝族自治县西之南盘江。《方舆纪要》 卷115澂江府路南州: 铁赤河在 “州西四十里。自府境流入,过瓦渡、双龙溪,至州西南,又过兴宁溪,下流入于盘江”。
唐大历元年 (766) 改北野县置,属歙州。治所即今安徽绩溪县。《元和志》 卷28绩溪县: “此县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因以为名。” 北宋宣和三年 (1121) 属徽州。元
即今四川璧山县南来凤镇,为成渝通衢。明正德《四川志》卷13重庆府:来凤马驿“在治西一百五十里”。《清一统志·重庆府二》:来凤马驿“在壁山县东南五十里。去巴县五十里。旧属巴县,明成化后改属永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