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云 (雲) 寺
在今江苏扬州市。东晋时为谢仁祖住宅,后建为寺。《资治通鉴》: 唐光启三年 (887),“ (杨) 行密伏甲执 (高) 霸及丁从实、余绕山,皆杀之。又遣千骑掩杀其党于法云寺,死者数千人。是日,大雪,寺外数坊地皆赤”。《清一统志·扬州府》: 法云寺 “在甘泉县 (今扬州市) 盐运司前”。
在今江苏扬州市。东晋时为谢仁祖住宅,后建为寺。《资治通鉴》: 唐光启三年 (887),“ (杨) 行密伏甲执 (高) 霸及丁从实、余绕山,皆杀之。又遣千骑掩杀其党于法云寺,死者数千人。是日,大雪,寺外数坊地皆赤”。《清一统志·扬州府》: 法云寺 “在甘泉县 (今扬州市) 盐运司前”。
在今浙江富阳市东鹳山之东。《方舆纪要》卷90富阳县:“会江驿在观山东。宋初置,嘉定中徙于通济桥, 明初洪武三年复移于此。”《清一统志·杭州府二》:“以据闽、广、江、浙之会,故名。”
即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北二十里曹路。清时有把总驻守。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川沙县北有 “曹家路”。
元至元中置,属马湖路。治所在今四川屏山县西九十里平夷场。明属马湖府。清雍正五年(1727)属叙州府。后废。
即今安徽歙县东北二十里练河西岸桂林乡。清乾隆 《歙县志》卷1 《都鄙》 有桂林乡。
东汉改进桑县置,属牂柯郡。治所在今云南屏边苗族自治县境。三国蜀建兴三年(225)属兴古郡。东晋废。古县名。东汉改进桑县置,治今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境。属牂柯郡。东晋后废。
①在今湖北秭归县 (剪刀峪) 西北归州镇南。《方舆纪要》 卷78归州: 莲花滩 “在州西北二里”。②在今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西北六十八里红河中。《方舆纪要》 卷115蒙自县: 莲花滩 “在县南。为入安南
北宋置,属江都县。即今江苏仪征市东北大仪镇。《宋史·李重进传》:建隆元年(960),太祖亲征李重进,“次大仪顿”。即此。(1)在江苏省仪征市东北部。面积109平方千米。人口4.9万。镇人民政府驻大仪集
北宋置,属邕州左江道。治所在今广西崇左县东北驮卢镇。元属太平路。元末太平路曾治于此。明属太平府。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并入永康州。古县名。北宋羁縻县,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东北驮卢。属邕州。元为
清宣统二年(1910)置,属西藏。后划归西康省。治所在今西藏工布江达县西北太昭,后改工布江达宗。旧县名。本清札木达城(江达)。1913年改置太昭县,治今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西北太昭。后改工布江达宗。1
又作难河、那河。指今黑龙江省之嫩江及嫩江流注之松花江。《魏书·勿吉传》: “初发其国,乘船泝难河西上,至太沵河。” 同书 《乌洛侯传》: “其国西北有完水,东北流合于难水。其地小水皆注于难,东入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