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河曲县

河曲县

金贞元元年 (1153) 置,为火山军治。治所在今山西河曲县东南。大定二十二年 (1182) 为火山州治。后为隩州治。兴定四年 (1220) 移治黄河滩许父寨 (今河曲县城附近)。蒙古至元二年 (1265)废。明洪武十三年 (1380) 复置,属太原府。万历中移治今河曲县东南旧县乡。清属保德州,乾隆二十七年 (1762) 移治今河曲县。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


在山西省西北部、黄河东岸,北临内蒙古自治区,西临陕西省。属忻州市。面积 1328 平方千米。人口13.6万。辖4镇、9乡。县人民政府驻文笔镇。五代北汉置雄勇镇。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建火山军;治平四年(1067年)置火山县为军治;熙宁四年(1071年)废火山县。金贞元元年(1153年)置河曲县为军治,因县处“河(即黄河)千里一曲”得名(《大明一统志》)。清同治《河曲县志》:“县当河流曲处,故名。”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火山军为火山州,后改名隩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州县并入保德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置河曲县,六年废,十四年复置,属太原府。清初因之,雍正二年(1724年)改属保德州。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迁今址。1914年属雁门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将东北部48自然村划归偏关县。1950年将黄河以北137自然村划归内蒙古。1983年属忻州地区。2000年属忻州市。地处黄土高原东部丘陵沟壑区。黄河、朱家川河、县川河流经境内。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谷子、糜子、高粱、小麦、玉米、马铃薯、豆类、油料作物为主。矿产有煤、铁、硫黄、铝土矿、黏土、油页岩、石灰石、石膏等。工业有煤炭、电力、化工、机械、建材、采矿等。河保、韩河、保石公路经过县境,黄河有渡口多处。有“民歌海洋”之称。名胜古迹有娘娘滩、海潮庵、香山寺、岱岳殿、弥佛洞等。


猜你喜欢

  • 小镇安

    即今广西那坡县。清乾隆八年(1743)设土巡司于此。三十一年(1766)改设小镇安厅。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故镇安峒地。元时有镇安路,故此称小镇安。明永乐中分置土州,后废。清雍正七年(1729年)

  • 栏干山

    ①即阑干山。在今福建建阳市北四十里。②在今安徽凤阳县西二十里。《明一统志》 卷7凤阳府: 栏干山 “在旧府城西二十里,相连如栏杆然”。

  • 和戍县

    北周置,属宕昌郡。治所在今甘肃宕昌县西。唐贞观三年 (629) 省入怀道县。

  • 西周初封国。姬姓。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 (前636),富辰曰: “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原、酆、郇,文之昭也。” 春秋时为周畿内邑。后属晋。《左传》:

  • 鼠街

    在今云南景东县东北。清咸丰六年 (1856)李文学彝族起义军占据此地,曾设都督于此。集镇名。在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西北部。安定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090。因逢鼠、马日集市得名。清咸丰六年(1856年

  • 夹山关

    亦名渭野关。在今安徽和县西北。《方舆纪要》卷29和州:夹山关,“州北五十里有夹山铺。两山壁立,耸峭夹道。山口崎岖,与滁州接界,为南北咽喉”。

  • 六道江

    即今吉林白山市东南六道江镇。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通化县图:东北有六道江。

  • 尾尖寨

    在今河南安阳市东北。《方舆纪要》卷49安阳县:尾尖寨“地当冲要,径路险隘,昔因置寨于此,以扼相、魏之郊。明朝建文三年燕兵占大名,南军据尾尖寨,梗燕饷道。燕遣兵从间道击破之”。在今河南省安阳市东北。地当

  • 孟山

    又名落孟山。在今四川荥经县东北荥经河东。《舆地纪胜》 卷147雅州: 落孟山 “在荣经县东十里。前临大江,曰七纵渡,孔明擒孟获之地也”。《方舆纪要》 卷72荣经县 “自由山” 条下: “又有孟山亦在县

  • 浮山千户所

    明洪武中置,属鳌山卫。在今山东青岛市东浮山所。清雍正十二年 (1734) 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