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湖
即今浙江海盐县西南四十五里南北湖。宋《绍定澉水志》卷上:永安湖“在镇西南五里。周围一十二里。元以民田为湖,储水灌溉,均其税于湖侧田,上税虽重,而田少旱。四围皆山,中间小堤,春时游人竞渡行乐,号为小西湖”。
即今浙江海盐县西南四十五里南北湖。宋《绍定澉水志》卷上:永安湖“在镇西南五里。周围一十二里。元以民田为湖,储水灌溉,均其税于湖侧田,上税虽重,而田少旱。四围皆山,中间小堤,春时游人竞渡行乐,号为小西湖”。
在今湖南华容县西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77华容县:安津堤“内有十台九堰, 皆利灌溉。正德中,堤坏,复修筑之。《水利考》:县境陂堰堤塘之属,凡九十有余,而安津尤为低洼,修防最切”。
清光绪八年 (1882) 置,属甘肃省。治所在叶尔羌汉城 (今新疆莎车县)。十年 (1884)属新疆省。二十八年 (1902) 改为莎车府。
在今浙江象山县东。《方舆纪要》 卷92象山县: 青门港 “在县西 (应系 ‘东’ 之误) 爵溪所东南。有山回抱,可以避风”。
在今甘肃夏河县西部。《明一统志》卷37洮州卫:朵的河“在卫城西三百里。源出于川撒儿朵的族,南流入洮河”。
俗名洛水。即今陕西勉县东南养家河。北入汉水。《水经· 沔水注》: 容裘溪水 “南导巴岭山,东北流……又北径西乐城东,而北流注于汉”。
亦作杉青闸。在今浙江嘉兴市杉青闸路。北宋熙宁元年(1068)建。《宋史·河渠志六》:熙宁元年从两浙提举胡淮之请,筑“杭之长安、秀之杉青、常之望亭三堰”。《宋史·孝宗纪》:南宋建炎元年(1127)十月戊
即覆盎门。汉长安城南面东头一门。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大白杨、小白杨二村之北。《汉书·刘屈氂传》:戾太子军败,“南奔覆盎门,得出”。师古注:“长安城南出东头第一门曰覆盎城门,一号杜门。”
明洪武九年 (1376) 改般阳府置,属济南府。治所即淄川县 (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十二年 (1379) 废州为县。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般阳府置,治今山东省淄博市西南淄川镇。辖境相当今山东
即今湖北鄂州市南泽林镇。清光绪 《武昌县志》 卷3 《乡坊》: “泽林嘴镇在县南十五里。半属武昌,半属大冶,有碑为界。”
唐贞观八年 (634) 析泸川县置,属泸州。治所在今四川纳溪县东南。《旧唐书· 地理志》 泾南县: “在泾水之南。” 因名。后废入泸川县。古县名。唐贞观八年(634年)置,治今四川省泸州市南。属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