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武林

武林

①在今江西余干县东北三十里武陵山。《史记·东越列传》: 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东越王余善发兵拒汉道,“入白沙、武林、梅岭…… (汉)楼船将军杨仆出武林”。即此。

②今浙江杭州市的别称。初为山、水名。《汉书·地理志》 会稽郡钱唐县: “武林山,武林水所出。” 后为杭州别称。宋吴自牧 《梦粱录》 卷7: “杭城号武林。” 周密 《武林旧事》 即专记南宋都城杭州史迹。

③又名虎林城。三国吴筑,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北长江南岸。《三国志·吴书 ·孙休传》: “太元二年正月,封琅邪王,居虎林。” 《寰宇记》 卷105贵池县: “武林城在县东北二十五里。按 《舆地志》 吴大帝所筑。《三国志》: 孙权封子休为琅邪王镇武林城,诸葛恪执政不欲诸王在于江滨兵马之地,徙于丹阳。其后陆允、孙休、何邈并为武林城都督,即此地。”

④在今广西平南县东南武林镇。明置巡司于

此。


(1)古山名。即今江西省余干县东北武陵山。《资治通鉴》:汉元鼎六年(前111年)东越王余善“发兵距汉道,号将军驺力等为吞汉将军,入白沙、武林、梅岭”;“楼船将军杨仆出武林,……以击东越”。皆指此。(2)旧时杭州别称。因武林山得名。《梦粱录·杭州》:“杭城号武林。”


猜你喜欢

  • 五福泉

    在今四川茂县。《舆地纪胜》卷149茂州:五福泉“在州治厅下”。三溪水,“《图经》云:自三溪口引水入城。由州治至设厅下,贮以两井,号五福泉,居民汲饮”。

  • 胶济铁路

    又称青济铁路。清光绪二十五至三十年(1899—1904) 由德国修筑,自今山东青岛至济南。全长394公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日本占据,后收归国有。在山东省境内。东起胶州湾畔的青岛市,经潍坊、淄博至

  • 愍忠阁

    在今北京宣武区法源寺后街法源寺。建于唐代。《方舆纪要》 卷11顺天府: 愍忠阁在 “府西南十五里,唐太宗征辽阳,悯忠义阵亡之士,建此阁,后为愍忠寺”。明正统中改名崇福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 改名

  • 草堰场

    即今江苏大丰县西南六十二里草堰镇。产海盐。清时设盐课大使。民国初以刘庄场并入,设场知事。

  • 河津县

    ①隋开皇初置,为廓州治。治所即今青海贵德县。大业初为浇河郡治。唐废。②北宋宣和二年 (1120) 改龙门县置,属河中府。治所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元皇庆初移治今河津市。明洪武二年 (1369) 属蒲州。清

  • 重泉

    战国秦邑。即今陕西蒲城县东南重泉村。《史记·秦本纪》: 简公六年 (前409),“城重泉”。《正义》: “ 《括地志》 云: 重泉故城在同州蒲城县东南四十五里。” 后改置重泉县。古邑名。战国秦邑。即今

  • 防城营

    明初置,即今广西防城港市。《方舆纪要》卷104钦州:防城营在“州南二百里”。后废。万历三十四年(1606)复置,为州西门户。

  • 东路左翼中旗

    即蒙古车臣汗部左翼中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巴特瑙饶布东。

  • 崇义场

    即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崇义镇。民国 《灌县志》 卷2: 崇义场 “一名崇义铺,距治三十里。当成、灌、崇宁之冲,为邑东门户。清乾隆末新开河有钟出土,载大明万历四十七年灌县崇义乡朱家观铸,此场名所由仿也”。

  • 恭洲墟

    即弓洲。今广东大埔县西南大麻镇东南恭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