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榆关

榆关

①战国楚边境地,在今河南开封市西。一说在今汝州市东南。又说在今中牟县南。《史记· 六国年表》: 楚悼王三年 (前399),“归榆关于郑”。《楚世家》: 悼王十 一年 (前391),“三晋伐楚,败我大梁、榆关”。《索隐》: “此榆关当在大梁之西也。”

②亦名渝关、临闾关、临渝关、临榆关、山海关。隋开皇三年 (583) 建城,属卢龙县。即今河北秦皇岛市东北山海关。自古为戍守重地。明洪武初改为今名。另说为今河北抚宁县东榆关镇。《明一统志》卷5永平府: 榆关 “在抚宁县东二十里”。明初魏国公徐达始移至今山海关。

③又称榆林关。隋开皇三年 (583) 置,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黄河西岸。地北近榆林,即汉之榆溪塞,因名。后废。唐贞观十三年 (639) 复置,名榆林关,唐韦庄 《赠边将》 诗: “昔因征远向金微,马出榆关一鸟飞。” 即此。后又废。


(1)又称榆林关。隋开皇三年(583年)置关,设总管。地北近榆林,即汉之榆溪塞,因名。隋、唐之际废。贞观十三年(639年)复置,在隋、唐榆林县(治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东。唐韦庄《赠边将》“昔因征远向金微,马出榆关一鸟飞”句,即指此。(2)在今河南省中牟县南。或说在今河南省汝州市东南,或说在开封县西。战国楚边境。《史记·六国年表》:楚悼王三年(前399年),“归榆关于郑”,即此。(3)即“山海关”。


猜你喜欢

  • 博山

    ①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清一统志·广信府》: 博山 “在广丰县西南三十余里。南临溪流,远望如庐山之香炉峰”。南宋辛弃疾有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词。②在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城东南五十里,鲁山之西。《新

  • 札雅

    即察雅。在今西藏察雅县东。清乾隆《卫藏通志》卷4:“至乍丫,有寺院,即《会典》图注之札雅庙也。”

  • 惠安县

    北宋太平兴国六年 (981) 析晋江县北乡地置,属泉州。治所在今福建惠安县东北龙窟岭下。后徙螺山之阳,即今治。元属泉州路。明、清属泉州府。1913年属福建南路道。1914年属厦门道。1928年直属福建

  • 云门谷

    在今陕西澄城县西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54澄城县:云门谷“谷口似门,水气云蒸, 因名”。

  • 常农县

    北宋建隆元年 (960) 改弘农县置,为虢州治。治所即今河南灵宝市。至道三年 (997) 改为虢略县。古县名。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改弘农置,治今河南省灵宝市,为虢州治。至道三年(997年)改名虢略

  • 马门郡

    南齐置,属越州。治所在钟吴县(当在今广西博白县境)。南朝梁废。

  • 八庙场

    即今四川安岳县北八庙乡。清道光《安岳县志》卷7:八庙场“在治北六十里”。场北卧佛沟,半岩上有唐代巨型释迦牟尼涅槃像, 长23米。卧佛上方为释迦说法图,沟两侧岩壁间有一百三十九龛窟,一千六百十三躯造像及

  • 宣威州

    清雍正五年 (1727) 析沾益州北部新化里至高坡顶置,属曲靖府。治所即今云南宣威市。民国 《宣威县志稿》: 宣威关 “即今西关,明洪武十三年征南大将军傅友德自永宁来,城乌撒,设关于此,以资镇摄,后人

  • 桃关

    即今四川汶川县南岷江东岸桃关。《水经·江水注》: 都安县 “有桃关”。《方舆胜览》 卷55茂州: 桃关 “在汶川县之南八十里。远通西域,公私经过,唯此一路。关北当风穴,其 一二里间,昼夜起风,飞沙扬石

  • 乌虎水

    即今广东和平县东北鱼潭江。《清一统志·惠州府》:乌虎水“在和平县东北六十里。《(广东)通志》谓之镇水。源出紫云山,东北流经乌虎山下,又东合和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