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陂
在今江西万安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87吉安府万安县: 梅陂 “在县西北。《纪胜》 云,和蜀镇有天井湖,今谓之梅陂。阔三百余顷。旧隶龙泉,宋何嗣昌为宰,疏蜀江水,伐石立趾,以捍啮堤之害,百姓至今利赖之”。
在今江西万安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87吉安府万安县: 梅陂 “在县西北。《纪胜》 云,和蜀镇有天井湖,今谓之梅陂。阔三百余顷。旧隶龙泉,宋何嗣昌为宰,疏蜀江水,伐石立趾,以捍啮堤之害,百姓至今利赖之”。
战国魏邑,即今山东荷泽市西北葭密寨。《寰宇记》 卷13曹州乘氏县引 《竹书纪年》: 幽公三年(前431),“鲁季孙会晋侯于楚,取葭密,遂城之”。古邑名。春秋、战国鲁邑。即今山东省菏泽市西北葭密寨。《古
北宋置,属营山县。在今四川营山县西三十里封窦场。
即今陕西靖边县东南青阳岔镇。1934—1935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置赤延县治此。
黄河津渡名。在今河南荥阳市北北邙乡牛口峪附近。《水经·河水注》: “河水又东径板城北,有津谓之板城渚口。” 《隋书· 炀帝纪》: 大业元年(605) 开通济渠,“自板渚引河通于淮”。《元和志》卷5汜水
亦名积石山。即今青海东南部之阿尼玛卿山。《史记·夏本纪》 《正义》:“(黄河)东南潜行入吐谷浑界大积石山,又东北流, 至小积石山。”《元和志》卷39河州枹罕县:积石山“今名小积石山,在县西北七十里。按
北周宣政元年 (578) 改东豫州置,治所在广陵城 (今河南息县)。隋大业二年 (606) 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贞观元年 (627) 废。金泰和八年 (1208) 复置,蒙古中统三年 (
隋大业元年(605)升井研镇置,属陵州。治所在今四川井研县南来凤乡。《元和志》卷33井研县:“井研盐井在县南七里。(井研)镇及(井研)县皆取名焉。”三年(607)属隆山郡。唐武德初属陵州,四年(621
元置,为洮州治。治所在今甘肃临潭县东新城乡。后废。
在今四川红原县东南。清置七布寨土百户。
涟水支流。源出今湖南邵东县乌龙岩古定胜寺侧,东北流至双峰县东北境入涟水。《方舆纪要》卷81湘乡县: “侧水在县西南七十里。出邵阳县界,流经县西定胜市入涟。”涟水支流。在湖南省中部。源于邵东县东北乌龙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