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桃林镇

桃林镇

①即桃李镇。今江苏东海县西桃林镇。

②即今山东诸城市东南六十里桃林乡。明初置巡司于此。

③一名土门镇。即今湖南临湘市南三十里桃林镇。明、清置巡司于此。


(1)在江苏省东海县西南部,西与山东省接壤。面积153平方千米。人口6.8万。镇人民政府驻桃北庄,人口1.7万。村因有一片桃林而得名。旧属东海县,抗日战争时期一度划归山东郯城县,1953年划回。先后属十区、七区、桃林区。1957年建桃林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5年置镇。产小麦、花生、玉米、大豆等。有机械、酿酒、复合肥等厂。“桃林大曲”酒有名。310国道及徐许、牛桃公路经此。通客车。(2)在湖南省临湘市南部、桃林河畔。面积79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桃林,人口5020。镇以驻地名,以昔多桃树,故名。1952年置桃林镇。1956年与骆坪等乡合并为桃林乡。1958年改桃林公社。1984年复置镇。主产稻、棉花、油菜籽。有陶器、制帽、农机、鞭炮等厂。为市南重要集市。京珠高速公路和临通、临汨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高镇山

    在今广西灵川县东北三街镇西南二里。《方舆纪要》 卷107灵川县: 高镇山在 “县西南二里。古名大象峰,一名大藏。其下有潭,横浸山腹,名象潭。其形三折,又名之潭。宋宝祐间改名高镇岭。元至正间,大藏山崩,

  • 土墱寨

    即土墱城。在今山西宁武县东北三十五里盘道梁。《元丰九域志》卷4:代州崞县有“土墱”寨。《续资治通鉴长编》:北宋雍熙三年(986),契丹寇代州,循胡卢河南而西,知州“张齐贤伏步卒二千于土墱寨,掩击,大败

  • 夏鲁寺

    在今西藏日喀则市东南四十里。北宋元祐二年 (1087) 创建。藏语意为 “新生草芽” 或 “苗”。元时把持夏鲁寺政的地方势力阶氏家族曾受封为万户长,夏鲁为西藏十三万户之一。14世纪中叶,阶氏家族迎请当

  • 盐茶厅

    清乾隆十四年(1749)于海喇都堡置,属固原州。治所即今宁夏海原县。同治十二年 (1873)改置海城县。

  • 四基山

    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北三十里。大小沙河俱发源于此。《方舆纪要》卷32邹县“凫山”条下:四基山“山巅有石,状如堂基。其西麓为孟子墓”。

  • 丹平长官司

    明洪武三十年(1397)置,属新添卫。治所在今贵州罗甸县东北。寻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清康熙二年(1663)废。

  • 银塘岭隘

    在今江西吉安县北。《清一统志 ·吉安府》: 银塘岭隘 “在庐陵县 (今吉安市) 北一百二十里。四山峭拔,路通一线。与袁州府分宜县接界。旧尝置营于此”。

  • 冷碛砦

    明置,属天全六番招讨司。在今四川泸定县南冷碛镇。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5边防记:“《志》云,冷碛十八砦,为三十六种番夷出入之路。”

  • 甘棠铺

    即今四川开江县南甘棠镇。清同治《新宁县志》卷2:甘棠铺“治南四十里。旧名添子店。总制勒保督师过此,易今名。地当孔道,为邑四达通衢”。集镇名。在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东部。属六指街道办事处。人口 4100。

  • 铜崖山

    在今贵州铜仁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122铜仁府铜仁县 “铜崖山在府城西南。高十仞,屹立铜仁大、小二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