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埠镇
即今山东济南市东南柳埠。《清一统志·济南府二》 载: 柳埠镇 “在历城县南、中宫镇东南二十五里,为县巨镇”。
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境南部。面积172.6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柳埠,人口 2000。传明朝,柳姓早居,开铺子,故名。1949年属历城县八区,1958年成立柳埠公社,1985年改柳埠镇。产小麦、玉米、甘薯及苹果、梨、山楂、柿、核桃等。有农机修配、食品加工、建材、服装等厂。济临公路经此。古迹有四门塔、龙虎塔、九顶塔、千佛崖造像、天齐庙等。
即今山东济南市东南柳埠。《清一统志·济南府二》 载: 柳埠镇 “在历城县南、中宫镇东南二十五里,为县巨镇”。
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境南部。面积172.6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柳埠,人口 2000。传明朝,柳姓早居,开铺子,故名。1949年属历城县八区,1958年成立柳埠公社,1985年改柳埠镇。产小麦、玉米、甘薯及苹果、梨、山楂、柿、核桃等。有农机修配、食品加工、建材、服装等厂。济临公路经此。古迹有四门塔、龙虎塔、九顶塔、千佛崖造像、天齐庙等。
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北。《舆地纪胜》卷79汉阳军: 锁穴 “在大别山之阴。……即孙皓时以铁锁断江处”。
①西汉高帝六年(前201)置,初治乘乡(亦作绳乡,在今四川金堂县东),后徙治梓潼县(今四川梓潼县)。辖境相当今甘肃文县、陕西宁强以南,四川旺苍、剑阁、蓬溪以西,潼南、遂宁、新都以北,什邡、北川以东地区
在今海南省三亚市东北。《方舆纪要》卷105崖州:合口营“在州东,与陵水县接界”。
古名如洪江。即今广西钦州市西北茅岭江。《清一统志 ·廉州府》: 如洪江,“ 《府志》 谓之渔洪江。在州西二十里。亦曰东江。源出灵山县古豆山,南流合大寺、涌沦、凤皇三江,又南合钦江,出龙门入海”。
即乌雨克灵喀城。今西藏南木林县东乌郁。原西藏地方政府设领噶尔谿。1960年并入南木林县。
西汉置,属左冯翊。治所在今陕西白水县西北二十八里。三国魏属冯翊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 废。
西汉置,为玄菟郡治。治所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三十里永陵镇城附近。《汉书·地理志》 高句骊县应劭注曰: “故句骊胡,县以此名。”东汉安帝时移治今辽宁沈阳市东。十六国后燕时地入高句骊。
即今四川射洪县。《清一统志·潼川府二》:太和镇“在射洪县南四十里。有通判驻此”。清魏源《圣武记》卷9:嘉庆四年(1799)白莲教“焚太和镇复大炽,成都戒严”。民国设县佐。1950年射洪县由金华镇迁此。
在今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15嶍峨县 “桂峰山” 条下: 嶍峨山 “在县东北二里”。《清一统志·临安府》: 嶍峨山 “旧县治在其阳。《县志》: 嶍山在县东,峨山在县南”。
原拟从今河北正定修至太原,后为避开滹沱河大桥工程,改以石家庄为起点。清光绪三十年(1904)动工修建,三十三年(1907)建成。全长243公里。今称石太线。石太铁路旧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