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普济镇

普济镇

金置,属章丘县。即今山东章丘市东南普集镇。


(1)古镇名。即今山东省章丘市西普集镇。《金史·地理志》:济南府章丘有普济、延安、临济、明水四镇,即此。(2)今镇名。(1)在湖北省江陵县南部、长江北岸。面积73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普济观,人口7800。因观得名。1949年属江陵县第九区。1952年属普济区,1958年属普济公社,1984年复区,1987年改普济镇。地处平原湖区。产稻、棉花、豆类,多鲜鱼。有印刷、化工、家具、纤维板、油毛毡等厂。沙洪公路经此。(2)在四川省旺苍县中南部。面积147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普济,人口2360。原名普子岭,1942年取“普遍利济”之意命名。1949年为普济乡,1958年为普济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普济、天台、远景三乡合置镇。有水泥、建筑、采煤、酿酒等企业。为广巴线上重要物资集散地。成普铁路终此,普罗铁路起此。达广公路经此。古迹有唐天宝年间佛子岩摩崖造像。


猜你喜欢

  • 卧佛寺

    在今北京海淀区西北寿安山南麓。因寺内有卧佛造像而得名。唐代名兜率寺,元代名昭孝寺,至治二年 (1322) 重建,改名十方普觉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三世佛殿、卧佛殿等。原有卧佛二,一是贞观中造旃檀像,已

  • 浮护县

    南朝梁置,属清远郡。治所在今广东清新县西北。隋开皇十年 (590) 废。古县名。南朝梁置,治今广东省清远市西北。属清远郡。隋开皇十年(590年)废。

  • 水

    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北, 与巩义市接界。 《史记·张仪传》: “仪曰: 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什谷之口。” 《集解》 “徐广曰: 一作 ‘寻’,成皋巩县有寻口”。《正义》: “ 《括地志》 云,温泉水即寻

  • 虎林城

    一作武林城。在今安徽贵池市东北二十五里,为江滨要地。《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太元二年 (252) 正月,立 “子休为琅邪王,居虎林”。又 《三嗣主传》: 太平二年 (257) 六月,“朱异自虎林率

  • 阶陵县

    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置,属仇池郡。治所在今甘肃礼县西南。北周省入仓泉县。古县名。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年)置,治今甘肃省礼县西南。属汉阳郡。北周废。

  • 杨家街

    即今四川简阳市西南杨家街乡。清嘉庆《四川通志》卷89简州:杨家街铺“在州南四十里”。

  • 达摩洞

    在今河南登封市西北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上。清同治《河南通志》卷7:“即达摩面壁九年处。面壁石见存。”

  • 小辽水

    又名辽水。即今辽宁浑河。《水经·小辽水》:“玄菟高句丽县有辽山,小辽水所出,西南至辽队县入于大辽水。”清杨守敬《水经注疏》谓即今浑河。古水名。又作小辽河,即今辽宁省浑河。《水经注·小辽水》:“高句丽县

  • 白道

    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通武川大道。自古为河套东北地区通往阴山以北的交通要道。北魏末年,破六韩拔陵曾扼守于此,屡破魏军。《水经·河水注》:“芒干水(按:即今大黑河)又西南径白道南谷口,有城在右,萦带长城

  • 高罗镇

    清置,属霞浦县。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积石。古镇名。在今福建省霞浦县东南。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筑城,置巡检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