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祺县
北宋政和四年 (1114) 置,为祺州治。治所在今四川理县北孟屯河中下游。宣和三年 (1121)废。
古县名。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置,治今四川省理县北孟屯沟。为祺州治。宣和三年(1121年)废。
北宋政和四年 (1114) 置,为祺州治。治所在今四川理县北孟屯河中下游。宣和三年 (1121)废。
古县名。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置,治今四川省理县北孟屯沟。为祺州治。宣和三年(1121年)废。
①北宋置,属桐城县。即今安徽桐城县南双港铺。②清置,属天津县。即今天津市南郊区海河西岸双港镇。清设千总驻守。③即今江西波阳县西双港镇。鄱江经此西北行二十二里入鄱阳湖。为濒湖水陆要隘,清时有水师营参将驻
在今山西临汾市南五里尧庙村。《资治通鉴》:五代梁开平三年(909),“河东兵寇晋州,抄掠至尧祠而去”。胡三省注:“尧都平阳,有祠在汾城东十里东原上。”即此。
古称鸡陵关、界首关、大南关、镇夷关。明初置镇南关。1953年改为睦南关,1965年改为友谊关。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西南18千米的中、越边境。建于明洪武年间。清雍正三年(1725年)建关楼一层,在中法
唐时中原地区对西域交通的道路名。附见《新唐书·地理志》,系根据贾耽所记从边州入四夷道路转载。所言入西域道,除在今新疆境内的若干支线外,其主要干线有二:(1)为由焉耆(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至安西(
在今广东南雄县东北油山镇(坪田坳)。《方舆纪要》卷102南雄府保昌县:平田凹隘“在府北。……向设兵哨守”。
即今山西祁县东北白圭村。同蒲铁路在此有支线(白晋支线)至晋城。
北宋置,属东莞县。在今香港西大屿山岛上。《元丰九域志》 卷9: 广州东莞县有 “海南、黄田、归德三盐栅”。《清一统志·广州府二》 “归德盐场” 条: “海南场在大奚山。今废。”北宋属东莞县,在今广东省
北宋置,属宁化军。在今山西宁武县西南一百零五里旧堡村附近。金改置窟谷镇。
①在今山东济宁市南。《清一统志·济宁州》:太白楼“在州南城上。唐李白游任城,县令贺知章觞白于此,后人因建楼焉”。楼原在任城故城内。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移今址。②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北。《舆地纪
1932年改干崖行政区置,直属云南省。治所在今云南盈江县东三十里旧城镇。民国 《云南行政纪实》: “境内有大盈江,因以命名。” 1952年改盈江县。1935年由腾冲县析置,治乘龙街(今云南盈江县旧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