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保关
亦作新堡关。在今四川汶川县。明时为威州治。清雍正时省威州,移保县治此。嘉庆时废保县,以理番厅照磨驻此,名新保关。与保子关隔江相望,为西路冲要。民国改设县佐。1952年汶川县移治于此。
亦作新堡关。在今四川汶川县。明时为威州治。清雍正时省威州,移保县治此。嘉庆时废保县,以理番厅照磨驻此,名新保关。与保子关隔江相望,为西路冲要。民国改设县佐。1952年汶川县移治于此。
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21定番州: 奔龙江在 “ (大龙番长官) 司东一里,又大龙河,在司治后。合奔龙江,下流入于都泥江”。
东汉永平八年(65)置,属代郡。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县东。后废。古县名。东汉永平八年(65年)置,治今山西省阳高县西南。属代郡。东汉末废。
清代通称纵贯今山东省境内从临清市至枣庄市台儿庄东黄林庄止的大运河为山东运河。(1)清代通称纵贯今山东省境内、从临清市至枣庄市台儿庄东黄林庄止的大运河为山东运河。参见“会通河”。(2)即“鲁运河”。
一名湖山。即今福建南靖县东北靖城镇南湖山。《方舆纪要》 卷99漳州府南靖县:胡山“在县前双溪之南,山下有湖”,故名。
明洪武五年 (1372) 置,治所即今海南省琼山市。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置,治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属广东都司。后废。
亦作陇木长官司。明洪武七年(1374)置,属茂州。治所在今四川茂县东北四十里。《明史·四川土司传》:“陇木长官司,其长官即陇木里人也。……所属玉亭、神溪十二寨。”清以后废。明洪武七年(1374年)置,
为明南京皇宫内午门之北的一座桥梁。在今江苏南京市明故宫午朝门内。
①北宋置,属平阴县。当在今山东平阴县附近。②明置,属泰州。在今江苏兴化市南宁乡村。明置巡司于此。在山西省中阳县中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465平方千米。人口4.7万。镇人民政府驻地在东川河与南川河交
即今云南华坪县。元、明为土官高氏衙署驻地,故名。清道光元年(1821)置旧衙坪经历署,属永北直隶厅。
亦名三新妇山。在今安徽祁门东北。《舆地纪胜》卷20徽州:三新妇山“在祁门东北二十里。每春雨初晴, 若彩服艳妆焉”。《方舆纪要》卷28祁门县:石新妇山“高四十一仞, 周二十五里,北接黟县武亭山。上有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