斡脱罗儿城
亦作兀提剌耳、讹答剌、斡脱剌儿、兀的剌儿。在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西北帖木儿附近。《元史·太祖纪》: 十五年 (1221),“秋,攻斡脱罗儿城,克之”。
亦作兀提剌耳、讹答剌、斡脱剌儿、兀的剌儿。在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西北帖木儿附近。《元史·太祖纪》: 十五年 (1221),“秋,攻斡脱罗儿城,克之”。
西汉置,属勃海郡。治所在今河北沧县西景城南二十里。东汉属河间国。北魏延昌二年(513)移治今沧县西六十里景城,为章武郡治。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名景城县。古县名。西汉以成平侯国改置,治今河北省沧县景
即今广东徐闻县东北新寮岛。《清一统志·雷州府》 “北门港” 条内: “锦囊所城港外有新芎岛。”
即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北祥顺乡。民国熊知白 《东北县治纪要》 黑龙江通河县: “县属祥顺山,距县市七十五里。”
在今青海西宁市西。《新唐书·吐蕃传》:刘元鼎“逾湟水,至龙泉谷,西北望杀胡川,哥舒翰故垒多在”。
即今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西北拉博。 清雍正十年 (1732) 置喇㗘土千总。
①即今福建上杭县东北旧县河。《方舆纪要》卷98上杭县:“九曲溪在县东北三十里。萦回九折,流合大溪(汀江)。”②在今福建武夷山市南。《方舆纪要》卷97崇安县:九曲溪“在县南三十里。出县西四十里三保山,东
①又名九龙桥。在今江苏南京通济门外秦淮河上。建于明初。《明一统志》 卷6南京: 通济桥“在上方桥东。以上三桥 (即上方桥、中和桥、通济桥) 俱跨濠水 (秦淮河)”。②在今浙江金华市城区南金华江上。原系
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北三里周公庙东南。《清一统志·兖州府二》:伯禽井“水清冽而甘,亦名甘井”。
北宋熙宁七年(1074)改万安州置,治所在万宁县(今海南省万宁县)。南宋绍兴六年(1136)废。十三年(1143)复置,治所在万安县(今海南省万宁县)。辖境相当今海南省万宁、陵水二县地。明洪武元年(1
即今浙江宁波市西北费市镇。旧属慈溪县。清雍正 《慈溪县志》 卷1: 费市在 “县东二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