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脊山
在今青海贵德县东北,属祁连山脉。近东西走向。平均海拔3500米。《清史稿·地理志》 西宁府西宁县: 西南有拉脊山。
又称小积石山、拉鸡山、唐述山。在青海省东部西宁市、贵德县间。为日月山东延部分。近东西走向。平均海拔约 3500 米。最高峰马场山,海拔 4485 米。同名高峰海拔 4469 米。山岭一般较平缓。黄河干流与其支流湟水的分水岭。为省东部重要畜牧区。山上有针叶林分布。
在今青海贵德县东北,属祁连山脉。近东西走向。平均海拔3500米。《清史稿·地理志》 西宁府西宁县: 西南有拉脊山。
又称小积石山、拉鸡山、唐述山。在青海省东部西宁市、贵德县间。为日月山东延部分。近东西走向。平均海拔约 3500 米。最高峰马场山,海拔 4485 米。同名高峰海拔 4469 米。山岭一般较平缓。黄河干流与其支流湟水的分水岭。为省东部重要畜牧区。山上有针叶林分布。
即蒙古土谢图汗部中右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中央省额尔德讷桑特。
即皈乐墟。在今广西百色市北永乐乡一带。清光绪 《广西舆地全图》 凌云县图: 南有皎乐墟汛,有把总驻防。
元置,在今浙江诸暨市西紫云乡寨头。《方舆纪要》卷92绍兴府诸暨县:长清关在“县西南五十里”。
①北魏置,属汉中郡。治所在今陕西南郑县东北汉江南岸。后废。②唐至德二年(757)改安康县置,属金州。治所在今陕西石泉县南汉江西南岸石泉咀附近。南宋绍兴二年(1132)迁治新店(今汉阴县)。元废。明初复
即今地中海。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2:海外诸蕃国“天竺国又其西有海曰东大食海,渡之而西则大食诸国也。大食之地甚广,其国甚多,不可悉载。又其西有海,名西大食海,渡之而西则木兰皮诸国,凡千余”。
北魏时高昌国地。即今新疆鄯善县。《魏书·高昌传》:高昌王马儒遣长史巩顾礼及其世子马义舒迎北魏将韩安保“至白棘城,去高昌百六十里”。即此。
又作洛龙宗、罗隆宗。治所即今西藏洛隆县东康沙。清乾隆 《西藏志·疆圉》: “工布江达、拉里、说板多、洛隆宗、昌都皆为要隘。”“洛隆”,藏语意为南谷。1960年与硕般多宗合并设洛隆县,后迁驻孜托。原西藏
北宋政和七年(1117)置,属成都府路。治所在石泉县(今四川北川县西北治城羌族乡)。辖境相当今四川北川、安县二县地。南宋宝祐中移治龙安县(今安县东北)。元改为安州。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升石泉县置
春秋楚地。在今湖北钟祥市。《左传》: 桓公十一年 (前 701),郧人 “将与随、敖、绞、州、蓼伐楚师,莫敖患之。鬭廉曰: 郧人军其郊,必不诫。且日虞四邑之至也。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春秋楚地。
在今云南弥勒县北。《清一统志 · 澂江府》: 革泥关 “在路南州东南八十里,交弥勒县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