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

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东南伊金霍洛苏木。成吉思汗在位第二十二年(1227),病逝于六盘山南清水县(今甘肃清水县)境,灵柩运回漠北,葬于不儿罕山之起辇谷(约在今蒙古国肯特省西北部臣赫尔河上源),其墓地以马践蹂,使如平地,不起坟冢,插矢以为垣,置逻骑以为卫,阔逾三十里,称为大禁地(Yeke qoruq)。到元世祖时,又采汉制于大都建太庙,分八室。明初,北元当沿用太庙八室之制于漠北。明中叶以后,随着蒙古人入居河套,又迁到套内,立“八白室”(Nayiman Chaghan ger),置达尔哈特五百户居守,称其地为伊金霍洛(意为“君主的圈子”),当是由“大禁地”一名演变而来。于是出现成吉思汗葬在鄂尔多斯的传说,实际上该处并非成吉思汗墓所在地。1954年建成宫殿式陵寝。1982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苏木,东南距旗政府驻地阿勒腾席热镇约15千米。陵园占地数十亩,主体建筑为中央纪念堂,平面呈凸字形,面积约 1500 平方米,高20多米。内置通柱,上出重檐,蒙古包式穹庐顶,精工彩绘藻井图案。正中靠后安放石雕成吉思汗坐像。东、西有长廊连接东厅和西厅,两厅平面作不等边八角形,单檐蒙古包式穹庐顶,两厅及长廊内壁上精工彩绘成吉思汗生平事迹壁画。中厅后为寝宫,安置黄色绸缎包围的蒙古包4座,蒙古包内分别供奉成吉思汗及夫人、胞弟别力古台、哈撒尔夫妇、四子拖雷夫妇等人的灵柩。中央纪念堂顶全部覆盖琉璃瓦,用蓝色琉璃瓦砌出浑厚典雅的云纹,镶嵌黄色琉璃砖瓦,并置金黄色琉璃宝顶,金碧辉煌,与陵寝周围丛林翠绿相映,光耀夺目。明正统年间,鄂尔多斯蒙古部进驻河套地区,就供奉着成吉思汗的灵柩,明代称作“八白室”,原安放在今达拉特旗王爱召。清初移置伊金霍洛,世代传为成吉思汗陵。抗日战争时期,灵柩先移甘肃榆中县兴隆山,后迁青海湟中县塔尔寺,1954年迎回原地,并新建陵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 吉 思 汗 陵


猜你喜欢

  • 迁隆州

    南宋改迁隆镇置,属邕州。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东那堪乡迁隆村。元属思明路。明洪武初降为迁隆峒。南宋以迁隆镇改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东迁隆峒。明初降为迁隆峒。

  • 三百里滩

    即茱萸滩。在今湖南新邵县西北二十里资水中。《资治通鉴》:南朝梁绍泰元年(555),“邵陵太守刘芬将兵援江陵,至三百里滩,部曲宋文彻杀之,帅其众还据邵陵”。即此。在今湖南省新化县东资水中,包括芦埠、柳叶

  • 峡门桥

    在今浙江乐清市西南湖横乡驻地峡门村。《方舆纪要》 卷94乐清县: 峡门桥 “在县西南十三里。又西三里有峡门山,桥因以名”。

  • 尼勒克设治局

    又名巩哈设治局。1938年由伊宁县属巩团斯、哈什河两牧区改置,治所在尼勒克(今新疆尼勒克县)。因喀什河支流尼勒克河而得名。“尼勒克”,蒙古语意为“小孩”。1939年改设巩哈县。又称巩哈设治局。1938

  • 乌海

    ①亦作卜海。即今吉林德惠市南布海镇。清光绪《吉林全省地舆图》长宁县西南有乌海。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吉林德惠县:“县属双庙子在乌海驿东北十二里。”东清铁路支线有卜海站。②一名七乌海。即今青海玛多县

  • 普安堡

    明正统十二年 (1447) 置,属叠溪千户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一百五十里太平乡南普安。《明史·四川土司传》: “万历十九年,威、茂诸番作乱,攻破新桥,乘势围普安等堡。” 即此。约在今四川省平武、松潘县

  • 清颍驿

    在今河南禹州市东。《方舆纪要》 卷47禹州: “清颍古驿在州城东。”

  • 岳希蓬长官司

    亦作岳希长官司。明洪武七年(1374) 置,属茂州。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南五里。明曹学佺 《蜀中广记》 卷32引 《边防记》: “正德间,长官坤 卜作乱,伏诛。使其弟坤元袭其职,管波西、水西、渴渴勒都等

  • 武安墟

    即今广东徐闻县东北八十里曲界镇。明置宁海巡司于此。清宣统 《徐闻县志》 卷1: “武安市即曲界市。县东八十里。宁海司驻此。”在今广东省徐闻县东北。明初置宁海巡检司于此。

  • 孝东陵

    在今河北遵化市马兰峪西清东陵中孝陵东一里。是顺治帝孝惠皇后及诸妃的陵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