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乐
即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东北恩乐镇。民国时设县佐。
即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东北恩乐镇。民国时设县佐。
亦名热海、大清池、亦思宽、亦息渴儿。即今吉尔吉斯斯坦东部之伊塞克湖。《汉书· 陈汤传》: 西汉建昭三年 (前36),汤率军讨郅支单于,“从北道入赤谷,过乌孙,涉康居界,至阗池西”。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在今江苏南京市清凉门内,为清凉山之支阜。《金陵胜迹志》卷2“小仓山”条引《待征录》:“南唐时建仓其上,故名。”清袁枚筑随园于此。
即今江苏江都市东南张纲镇。明、清置巡司于此。(1)古镇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东。明洪武初置巡检司于此。(2)今镇名。(1)在辽宁省建平县南部。面积160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万寿,人口70
一作浦市镇。即今湖南泸溪县南四十四里浦市镇。《宋史·蛮夷二》: 南宋乾道七年 (1171),前知辰州章才邵言: “沅陵之浦口,地平衍膏腴,多水田…其地当沅、靖二州水陆之冲,一有蛮隙,则为害不细。” 即
随开皇五年 (585) 置,属黔州。治所在今贵州思南县北。《元和志》 卷30涪川县: “取涪水为名。” 大业初属黔安郡。唐初属务州,贞观十一年 (637) 移治今思南县,为费州治。五代时废。古县名。隋
即今山东沾化县北久山村。因久山得名。明置久山镇巡司。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裁。古镇名。即今山东省沾化县北久山村。明置巡检司于此。属沾化县。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裁。
即今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波罗诺镇。为通滦平要道。清于此设讯兵戍守。
在今湖北武穴市东北。《方舆纪要》卷76广济县“多云山”条下:东冲山“山高起冲霄,故名”。《清一统志·黄州府》:东冲山,“《旧志》,重峦叠嶂,积雪不消,其左右烟月蔽亏,江湖环抱,为县最胜。上有鲍照读书处
在今山西天镇县西北榆林口村。《清一统志·大同府》: 榆林口 “在天镇县西北三十里。东西五十步,墙高二丈五尺。相近又有砖磨口、水磨口”。
在今广东阳西县南。《方舆纪要》 卷101阳江县“斜岭” 条内: 退前岭“在县西五十里。以两山耸拔,行者难前而名。或作退钱岭。以地广人稀,商贾经此,多被劫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