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徒骇河

徒骇河

① 《尚书·禹贡》 谓黄河下游 “北播为九河”。《尔雅·释水》 指为九河之一。据 《禹贡》疏: “李巡曰: 徒骇,禹疏九河以徒众起,故云徒骇。……孙炎曰: 徒骇,禹疏九河,用功虽广,众惧不成,故曰徒骇。” 《汉书·沟洫志》: 成帝时河堤都尉许商 “以为古说九河之名,有徒骇、胡苏、鬲津,今见在成平、东光、鬲界中。自鬲以北至徒骇间,相去二百余里,今河虽数移徙,不离此域”。注引师古曰: “徒骇在成平。” 汉成平县在今沧州市西景城南二十里,近泊头市界。《汉书·地理志》 勃海郡成平县境内的 “虖池河,或曰徒骇河”。可知西汉时虖池河即 《禹贡》 时代徒骇河,亦即黄河下游九河中的干流。故道自今深州市南折东北,经青县,至静海县入海。

②今之徒骇河,元、明时称土伤河或土河。自山东聊城分运河之水东出,东北经茌平、高唐、禹城、商河、惠民、滨州,由沾化县北入海。《清一统志·济南府一》 谓今之徒骇河即古 “漯水下流”。


(1)古水名。《尚书·禹贡》谓黄河下游“北播为九河”。《尔雅·释水》指为九河之一。据《汉书·沟洫志》成帝时,河堤都尉许商言:徒骇河为九河中最北的一支,在成平县界。《汉书·地理志》勃海郡成平县(今河北省沧州市西南)境内的“虖池河,或曰徒骇河”。可知西汉时虖池河即《禹贡》时代徒骇河,亦即黄河下游九河中的干流。故道自今深州市南折而东北,经青县,至天津市静海县东南入海。今徒骇河,元、明称土伤河或土河。清时始称今名,与古徒骇河无涉。(2)今水名。在山东省西北部。跨聊城、德州、滨州三市。《疏》中有两释:(1) 李巡曰:“徒骇者,禹疏九河,以徒众起,故曰徒骇。”(2) 孙炎曰:“徒骇,禹疏九河,用功虽广,众惧不成,故曰徒骇。”源出河南省清丰县东部,入山东省境与黄河平行,曲折东北流至沾化县,到旧黄河口入渤海。长420千米,流域面积 1.91 万平方千米。河道狭窄淤浅,旧时常溃决成灾。建国后已经整治。


猜你喜欢

  • 沌水

    自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西,分汉水,西南流入太白湖, 又自湖东南流, 至今沌口镇入长江。《水经·沔水注》:“沔水又东南径沌水口, 水南通沌阳县之太白湖,湖水东南通江,又谓之沌口。”今堙。古水名。故道自今湖

  • 曲木城

    即曲沭城。在今江苏新沂市西。《梁书·武帝下》:普通五年(524)十月,裴邃等“攻魏建陵城,破之。辛已,又破曲木”。又作曲沐城。在今江苏省新沂市东南。南朝梁普通五年(524年)裴邃等攻魏,破曲木,即此。

  • 竹炉山房

    在今江苏无锡市西惠山寺。明洪武间湖州竹工为寺僧性海编竹为炉,规制精密,高不盈尺,上圆下方,类道家乾坤壶,王绂为绘图赋诗,时多题咏。《清一统志·常州府二》:竹炉山房“竹炉及诗卷移贮惠山寺弥陀殿,为竹炉山

  • 乌蒙土府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乌蒙路置,属云南布政司。十六年(1383)改属四川布政司。十七年(1384)改乌蒙军民府。治所在天梯(今云南昭通市西九里土城)。辖境约当今云南昭通市及鲁甸、永善、大关、盐津等

  • 津沽

    天津的别称。初名直沽。明永乐中移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来治,后世遂称津沽。天津市的别称。天津本名直沽,明永乐中徙天津卫及天津左卫、天津右卫来治,后世遂以津沽为天津的别称。

  • 西礁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位于尹庆群礁西部。为一环礁。东北至西南长8公里,宽2.5公里。中国渔民向称大弄鼻,因该环礁形似鼻孔,海南俗语称窿鼻,与弄鼻同音,故名。1935年公布名称为西零丁礁。1947年改名

  • 菅县

    西汉置,属济南郡。治所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北。文帝四年 (前176) 封齐悼惠王子罢军为菅侯,后为县。《晋书·慕容德载记》: “晋南阳太守闾邱羡、宁朔将军邓启方率众二万来伐,师次菅城。” 即此。南朝宋省。

  • 同轨郡

    北周置,治所在熊耳县(今河南洛宁县东北)。隋开皇三年(583)废。北周置,治熊耳县(今河南宜阳县西北)。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宜阳县一带。隋开皇三年(583年)废。

  • 白花峒

    在今广西贺县东北。《明史·地理志》:贺县东北有白花洞土巡司。后废。

  • 大乌墟

    即今广西平南县东南五十里大安镇。清置巡司于此。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东南。清设巡检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