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庐陵郡

庐陵郡

东汉兴平二年(195)孙策分豫章郡置,属扬州。治所在石阳县(今江西吉安市东北)。三国吴移治高昌县(今江西泰和县西北三里)。辖境相当今江西永新、峡江、乐安、石城以南地区。西晋太康中复徙治石阳县。辖境大大缩小,今江西万安、广昌以南割属南康郡。隋开皇中改置吉州,并改州治石阳县为庐陵县(今吉水县北)。大业三年(607)复为庐陵郡。唐武德五年(622)改为吉州,永淳元年(682)与州治庐陵县同徙至今吉安市。天宝元年(742)复为庐陵郡,乾元元年(758)改为吉州。


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孙策分豫章郡置,治石阳县(今江西吉水县东北)。属扬州。三国吴移治高昌县(今江西泰和县西北)。辖境相当今江西省永新、峡江、永丰、石城等县以南地区。西晋太康中还旧治,南境分置南康郡,辖境缩小,仅当今江西省峡江、万安两县间赣江两岸及永丰县地。元康元年(291年)改属江州。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大业初及唐天宝、至德间,又曾改吉州为庐陵郡。


猜你喜欢

  • 和川

    即今山西安泽县北和川镇。1938—1949年为安泽县驻此。

  • 舒哈河

    在今青海格尔木市东南,为格尔木河东源舒尔干河。《清史稿·地理志》 青海和硕特部西右翼中旗: 舒哈河 “自旗西无名海子流出,西北入于沙”。

  • 罗落桥

    亦名石步镇。即今江苏江宁县东北石埠桥。《晋书· 桓玄传》: 东晋元兴三年 (404),刘裕讨桓玄,“裕等于江乘与战,临阵斩 (吴) 甫之,进至罗落桥,与 (皇甫) 敷战,复枭其首”。即此。在今江苏省南

  • 蒲沙

    在今上海市崇明县北。《方舆纪要》 卷24太仓州崇明县: 蒲沙 “亦在县北。相近者曰小阴沙,与海门县接界; 蒲沙之东曰匾担沙”。今皆为崇明岛的一部分。

  • 河亶甲城

    一名殷城。商王河亶甲所都。在今河南内黄县西南亳城。一说在今安阳后岗一带。《史记·殷本纪》 载: “河亶甲居相。” 《正义》 引 《括地志》:“故殷城在相州内黄县东南十三里,即河亶甲所筑之都,故名殷城也

  • 福田河街

    一名福临堡。即今湖北麻城市北六十四里福田河镇。民国 《湖北通志》 卷73 《兵事》: 清同治二年 (1863) 二月, 陈大㵙 “破余际昌军, 绕光山,入麻城。甲午,屯福田河”。

  • 步腾部

    宋大理置,属威楚府。在今云南景洪市北一百二十四里普文。元属元江路。明废。又作普腾部。大理国置,治今云南省景洪市北普文。元属元江路。后废。

  • 巫县

    战国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改楚巫郡置,属南郡。治所即今四川巫山县。《汉书·地理志》:巫县“有盐官”。三国蜀汉属巴东郡。西晋为建平郡治。隋开皇初改为巫山县。古县名。秦置,治今重庆市巫山县北。因巫山得

  • 商丘

    春秋宋地。在今河南商丘县西南。《左传》:襄公九年 (前564),“士弱曰: ‘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杜注: “商丘在宋地。” 《清一统志·归德府一》: 商丘 “在商丘县西南三里。周三百步。相传即阏

  • 漠阳江

    即今广东阳春、阳东、阳江三市县境之漠阳江。《舆地纪胜》 卷98南恩州: 漠阳江 “在阳江县西,自阳春县界南流入海”。《方舆纪要》 卷101阳江县: 漠阳江 “在县城西。自阳春县东南流,历受众水,其势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