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平遥县

平遥县

北魏改平陶县置,属西河郡。治所即今山西平遥县。《元和志》卷13汾州平遥县称,“魏以太武帝名焘,改平陶为平遥”。隋属西河郡。唐属汾州。元初属太原府,至元二年(1265)复属汾州。明属汾州府。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1930年直属山西省。


在山西省中部、太岳山北麓。属晋中市。面积 1260 平方千米。人口48.5万。辖5镇、9乡。县人民政府驻平陶镇。西汉置京陵县,属太原郡。东汉、魏、晋因之。北魏因避太武帝拓跋焘之讳,改平陶为平遥,自今文水县西南移治今县。属太原郡,同时废京陵县入平遥县。唐武德元年(618年)县属介州,贞观元年(627年)改属汾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属西河郡,乾元元年(758年)改属汾州。五代、宋、金因之。蒙古初属太原路,至元二年(1265年)还属汾州。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属汾州府。清仍之。1914年属冀宁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37年属太岳区。1941年析置铁北(亦名平介)、铁南二县。1948年复并为平遥县,并改为市。1949年废市为县,属榆次专区。1958年属晋中专区。1967年属晋中地区。1999年属晋中市。地处晋中盆地西南部。汾河、惠济河、柳根河、樱涧河、昌源河、官沟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小麦、谷子、玉米、高粱、薯类、棉花、油料作物为主。特产“平遥牛肉”。矿产有煤、铁、锰、石膏、耐火黏土、石灰石、铝土、白云石等。工业有煤炭、冶金、机械、建材、轻纺、食品、火柴等。同蒲铁路和108国道、汾屯公路经过县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有平遥古城、双林寺、镇国寺文庙大成殿、清灵观等,其中平遥古城为世界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 石堂县

    北魏置,属安定郡。治所在今甘肃泾川县境。后废。

  • 都握县

    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安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县东南。贞观元年 (627) 废入隆安县。

  • 逢龙城

    在今安徽潜山县北。《三国志·魏书·臧霸传》: “ (韩) 当遣兵逆霸,霸与战于逢龙。” 即此。唐置皖城县于此。《寰宇记》 卷125怀宁县 “废皖城,唐武德五年大使王宏让析置,在古逢龙城内”。在今安徽省

  • 松阳县

    东汉建安四年 (199) 分章安县置,属会稽郡。治所在今浙江松阳县西北二十四里古市镇。《元和志》 卷26: 松阳县 “有大松树,大十八围,因取为名”。三国吴太平二年 (257) 改属临海郡。东晋太宁元

  • 泥沟

    在今江苏丰县北。《清一统志·徐州府一》:泥沟 “在沛县西北五十里。亦名泥沟河。源出山东滕县白马山,自鱼台县流入,经沙河镇西南入漕河”。

  • 四十八峰山

    在今湖南永兴县北九十里。《方舆纪要》卷82永兴县:四十八峰山“有四十八山,拱峙攒簇”。

  • 纳喇河

    又作那拉河。即今俄罗斯阿穆尔州东北、谢列姆扎河支流诺腊河。《清一统志·黑龙江》 “英克河”条下:纳喇河“在(黑龙江)城东北一千二百里,俱出东北兴安岭,南流入西林穆丹河”。

  • 溢乐县

    西魏大统中改临洮县置,为同和郡治。治所即今甘肃岷县。隋大业初改名临洮县,义宁二年(618) 复名溢乐县。唐为岷州治。上元二年 (761)没入吐蕃。古县名。西魏大统中改临洮县置,治今甘肃省岷县。为岷州及

  • 雁桥

    亦名金雁桥。在今四川广汉市北鸭子河上。《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裴注引 《益部耆旧杂记》:东汉建安十八年 (213),刘璋将张任自绵竹退守雒城,刘备进军围之,“任勒兵出于雁桥,战复败”。即此。《方舆纪

  • 宁夏府

    明洪武三年(1370)改宁夏路置,属甘肃行省。治所即今宁夏银川市。辖境相当今宁夏西北部黄河沿岸地区。五年废。二十六年(1393)改置宁夏卫。清雍正二年(1724)复改为宁夏府,属甘肃省,并置宁夏、宁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