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平潭县

平潭县

1913年由平潭厅改置,属福建东路道。1914年属闽海道。治所即今福建平潭县治潭城镇。1928年直属福建省。


在福建省东部海域,东临台湾海峡。属福州市。由近千个岛礁组成,面积371平方千米。人口38.6万。辖7镇、8乡。县人民政府驻潭城镇。清嘉庆四年(1799年)析福清县东南海坛等岛屿置平潭厅,属福州府。因主岛(海坛岛,又称平潭岛)有一平坦巨石得名。民国《平潭县志》:“而考平潭所由得名之故,又因中有一石,平如坛,俗呼巨石为磹,后遂作潭。”1913年改为县,属东路道。1914年属闽海道,1928年直属省。1949年属第四专区,1950年属闽侯专区。1956年属晋江专区,1959年复属闽侯专区。1971年属莆田地区。1983年属福州市。地域以海积平原为主。三十六脚湖为省内最大天然淡水湖。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甘薯、花生。经济以渔业为主,盛产黄鱼、带鱼、鳓鱼、石斑鱼、梭子蟹、鳀鱼、鲨鱼、马鲛鱼、紫菜、淡菜、海带、蛤、贻贝。中山渔场为省内主要渔场,观鱼澳为著名渔港。工业有水产加工、造船、制盐等。公路由海坛海峡轮渡与福清市小山东交接。竹屿、苏澳为主要货运港口。名胜有半洋石帆、仙人井。


猜你喜欢

  • 寒泉陂

    在今河南开封县西。《诗经·邶·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寰宇记》 卷1开封府俊仪县: 寒泉陂 “在县西十六里。……其水冬夏常冷,因曰寒泉”。

  • 青陵桥

    在今河北河间市。《方舆纪要》 卷13河间府河间县: 青陵桥 “在府东门外。滹沱、滱水诸川,交流并注于城东,此桥为之锁钥。其后桥坏,夏秋水发,辄有涨溢之患。嘉靖间于县南开苏家、徐家二口,分杀水势,而行旅

  • 布尔穆湖

    一作布喀池。即今西藏班戈县东南之巴木错。清末辛亥年版《西藏新志》卷上:“布尔穆湖,在腾吉里湖之北, 不过一小湖, 以产硼砂名。”

  • 喇㗘

    即今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西北拉博。 清雍正十年 (1732) 置喇㗘土千总。

  • 槎山

    即铁槎山。在今山东荣成市南石岛镇西三十里。在山东省荣成市南部、黄海北岸。东西走向,略呈向南突出弧形。峰有九顶,又称九顶铁槎山。主峰清凉顶,海拔539米。由黑云母花岗岩构成,其色如铁。林木以松、槐、柞树

  • 肃州卫

    明洪武二十七年 (1394) 改肃州路置,属陕西行都司。治所即今甘肃酒泉市。辖境相当今甘肃嘉峪关、金塔、酒泉三市县及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部地。清雍正二年 (1724) 废。见“肃州(1)”。

  • 赤岩镇

    即今福建周宁县西北赤岩。明属政和县,洪武二年(1369)置巡司于此。清初废。在陕西省旬阳县东南部。面积113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赤岩沟口,人口620。镇以驻地名。1950年设花园乡,1

  • 乐乡县

    ①东晋隆安五年(401)置,为武宁郡治。治所在今湖北钟祥市西北六十六里乐乡关。隋属竟陵郡。唐属襄州。五代周显德二年(955)废。②北魏置,属高阳郡。治所在今河北清苑县东。北齐废。③北周天和三年(568

  • 塔尔布古尔

    明代亦力把里属地。在今新疆轮台县。

  • 逆流河

    在今北京市平谷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11平谷县: 逆流河 “一名小碾河。源出县南泉水山,西北流,凡九十九曲而入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