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盔山
在今辽宁凤城市西北,与岫岩满族自治县连界。《清 一统志 · 奉天府一》 “凤凰山” 条下: “帽盔山在凤凰城西南五十里,六道河发源于此。”
在今辽宁凤城市西北,与岫岩满族自治县连界。《清 一统志 · 奉天府一》 “凤凰山” 条下: “帽盔山在凤凰城西南五十里,六道河发源于此。”
唐长安外郭城南面偏西的一门。隋初建。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南郊北山门口村东约半里处。
西汉置,属河内郡。治所在今河南卫辉市西南二十里汲城。三国魏属朝歌郡。西晋为汲郡治。西晋末废。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复置,属汲郡。北齐废。隋开皇六年(586)改伍城县置, 属卫州。治所在今河南卫辉市。
即左里城。在今江西南昌县西北左里镇。因在彭蠡湖(今鄱阳湖)之左而得名。
在今福建将乐县西。《方舆纪要》卷97将乐县:三华驿“在县西。元置三华站, 明初改为驿”。
即今福建福清市东南五十里高山镇。洪宪元年 (1916) 《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全图》: 福清县东南有高山市。
唐天宝元年(742)改连州置,治所在桂阳县(今广东连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连州市、阳山县及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地。乾元元年(758)复改连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连州置,治桂阳县(今
春秋时齐犁邑。在今山东齐河县东北。《左传》: 哀公十年 (前485),晋赵鞅攻齐,“取犁及辕”。又哀公二十三年 (前472),晋荀瑶伐齐,“战于犁丘,齐师败绩”。即此。即“犁(1)”。
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01连山县:大眼营“在县(治今县东北太保镇旧城村)西。地名上章峒,防草峒、大小眼及贺县上下均峒、咸石等山贼”。
在今四川屏山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73蛮夷长官司: 桧溪堡 “在司南。《志》 云: 司境有四山,龙源、青冈、黄郎、麻坡等处诸蛮与建昌乌蒙、沙骂连接。万历中设桧溪、烟溪等堡”。
清置,属蓟州。即今天津市蓟县西三十里邦钧镇。